1
昨天去朋友公司喝茶,G20之后,杭州的高架是愈发的拥挤了,40分钟的车程,我愣是开了近一个半小时。
话说像杭州这种高速发展的城市,就像一个质地优良的投资标的。
我有一个短视频的内容就是写的“投资不如买房”,大部分第一次创业的人,都是一腔热血,但是几乎没有实战经验的,铁亏。
这种创业投资,真的不如买房。
就拿杭州来说,一百万的创业投资,两三年的时间内能否赚到一百万的净利润?80%以上的初创者都做不到,现实一点的,能不亏完就已经不错了。
我在2015年之前都是零成本创业,干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活,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普通人来说,零成本的才叫创业,那种拿着父母养老钱甚至借遍亲戚钱的,不叫创业,叫冒险。
很多人生活过得失败,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太相信自己的能力。
“楼市和银行给了我们很多年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我选择去创业”。
2
我在2016年干了两件事,
上半年的时候,买了一套房,入手的时候不到2万的单价,
手上还有一套首付的积蓄,看了几个楼盘,最后没买,去实现梦想去了,开了个漫画工作室。
后来的事,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了,工作室坚持了一年,钱烧完关张大吉。
吃散伙饭的时候,我看着手机里的楼盘APP,当我看到当初能买的第二套房已经涨了一百多万的时候,再一想这一年烧掉的几十万首付款,泪水汪汪地在眼眶里打转,
小伙伴们看到了,纷纷过来安慰我:没事哈,虽然公司没挣一分钱,但是我们内容上还是取得不少成就的,你已经很优秀了,至少比那些只会拿钱去买房的同龄人强100倍!
我一听,啥?同龄人,买房?
此刻我情绪已完全失控,嚎啕大哭....
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买房,如果要在前面加一个数量,那就是至少2套,因为一套房平均每年涨50万啊....
我现在对自己已经有了十分清醒的认识:就目前我的个人能力而言,没有100%的把握一年轻松挣100万+,而且是连续几年都能挣这么多...
当能力匹配不上野心,改反省的是能力;
当认知高于自己的现状,该改变的是现状。
3
朋友公司租在一个电子商务园里,300方的办公室,一个月租金2万多,算上员工底薪和一些固定开支,一个月硬性支出接近10万块,
也就是说,如果不计任何收入的情况下,这么一家公司的固定成本一年就超过了100万元。
这是每个月都要定点支付的开支,就像很多新人朋友喜欢“不想上班了就去开个店”一样,甭管有没有开张,睁开眼了房租水电物业费得先交上。
朋友公司一个月30到50万的营收,30%左右的利润率,业绩稳定点还算可以,全年算下来差不多一百万左右的净利润,遇到像今年的特殊行情,业绩差的时候一个月也只有二三十万的业绩,
我以前说过,销售行业最挣钱的其实是销售员,高级销售和销售主管的收入甚至比老板的收入高,这是普通人挣大钱的最好行业。
老板承担着公司的运营成本,甚至拿着自己的房子去抵押来运营,为的就是每个月的业绩能稳定一些,
而销售精英们只需要尽自己所能,把业绩做出来就行,拿着大头的收益,没有任何的经营风险。
试想一下,开公司一次性投入一百万元,周转一年,这中间经历无数个经营性风险,就为了最后博取一百万的净利润,表面上看起来是百分百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背后都是老板们的辛酸泪。
而销售精英们则不一样,就拿朋友公司的几个业务骨干来讲,平均月收入都在3万以上,一年轻松入账30万+,
哪个行业的创业是能够实现投入30万,一年挣30万净利润,而且本金100%安全的?
没有。
找准赛道,找准公司,找准定位,把打工打到极致,才是普通人挣钱的机会。
本山大爷说,啥条件就来创业啊,家里有矿啊?。
4
朋友公司人员规模在缩减,这样一来办公室就显得有点空旷了,刚好另一个朋友想开工作室,愿意租用他办公室的一半,房租对半开,
想都不用想,这笔买卖一拍即合。
这个合租省十几万比你挣十几万还舒服吧?我笑着说他。
哎呀,可算松口气了,这点钱能给我多续两年的命,创业苦逼啊,朋友苦笑着说。
创业就像围城,
外面的打工仔们上班腻歪了,就想进去;
里面吃够了创业苦的人,拼了命地想出来。
创业就像生活,
四处皆坎,大部分的人都在负重前行。
没熬过去的,就在原地打转,
熬过去的,拨云见日,通透光明。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