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开始实施?国家“十四五”最新定调来了!
康波财经 2020-11-4

更多财经资料和金融攻略,欢迎微信搜索关注“康波财经”公众号(微信号:youqianlab)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提倡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

这份《建议》带来了有关延迟退休的最新定调,《建议》详细指出: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渐进式延迟退休是什么?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到2045年男女同龄达到65岁。某种程度上缓解社会上关于退休年龄不平等的性别质疑,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男性平均寿命73.64岁,女性79.43岁。女性比男性提早10年拿养老金,又少交了10年的养老金。

比起渐进式延迟退休,另一种弹性退休也引发关注。如规定60岁,缴社保满15年即可退休,何时退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早退休养老金低,晚退休养老金高,并非一刀切。

延迟退休何时实施?

十四五规划纲只是开始,并不是最终决议,不久后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进行再次讨论。不过从以往人社部答复来看,延迟退休已是必然,渐进式延迟退休是热点方案。

之前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今年8月27日的时候,人社部官网发布答网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来信,当时人社部还表示,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如今,“研究”已经直接变成了“实施”。

其实,这就相当于明确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表,由于这是针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也就是到2025年的时间,所以,最早2025年前,最晚2035年前,会实施延迟退休了。

延迟退休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年实施延迟退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是越来越强了,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有2.5亿多老年人口,有1.2亿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预计到十四五末也就是2025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老年人口可能超过3亿。

而且,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人的人均寿命更是不断提高了,现在已经到了77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们退休后生存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养老金是终身发放,所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是不断延长,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也在增多。

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缴费的人是在变少,也就是人口抚养比在下降,所以,养老金收支压力比较大,有些省份养老金发放困难,所以需要现在进行养老金中央调剂、财政补助、国资划转社保来支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为什么延迟退休一直争议不断?

在过去几年,延迟退休政策一直引发争议,为什么反对延迟退休的呼声这么高?

《长江日报》关于“延迟退休”微博投票显示,9.6万参与网友中支持延迟退休群体不到7000千,支持率仅为3%左右。许多网友担心自己活不到那个年纪,或者老了身体状况无法胜任工作。

目前我国80%的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症候。长寿并不代表健康。卫健委统计数据,国人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平均每个人带病生存时间接近9年。若延迟退休年龄至65岁,是否意味着得在健康寿命临界点退休,养老金没领两年就开始陷入老年期各类疾病困扰当中?所以,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此外,延迟退休也会使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增大。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就业压力非常大。一般而言,女的到40岁,男的到50岁,就会进入就业困难期。特别是对于一线体力劳动者和下岗工人来说,由于体力的不支无法从事原岗位的工作,大量人员将无法安排岗位。下岗工人生活本身就很艰难,由于技术缺乏,年龄偏大,体力不支,无法找到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缴纳社保成了问题。

所以就会有人担心,现在老年人口就业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有年龄歧视,所以老年人口就业比较困难了,延迟退休后,就业怎么办?

所以,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所以,大家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做好65岁之前还工作的准备。

近期,康波财经、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百度指数联合发布的《2020年疫情期间国民消费信贷情绪指数报告》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以餐饮、住宿、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遭受重创,这些人群中,有80%的用户2020年预期收入受到影响,其中45%的人大幅减少。所以,越是年龄大就越需要做一份收入稳定且不容易被替代的工作。

下载《2020年疫情期间国民消费信贷情绪指数报告》完整版,请关注【康波财经】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报告】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