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风波,会殃及城投债吗?

最近的债券市场不太平静,华晨、永煤事件给市场带来不小冲击,AAA的国企都违约了,不少人开始恐慌,甚至牵连到了城投债,所谓的城投信仰也再一次被质疑。

国企信仰破灭,城投信仰也不复存在了吗?今天大白来跟大家聊聊产业债和城投债的区别,以及城投信仰存在的逻辑和未来。

市场化与地方政府融资功能

国企产业债≠城投债。

举个例子,都是在同一天,沈阳公用和华晨都出了问题,华晨至今还是0还款,沈阳公用却在三个工作日内由担保方全部还清。

同样是国企,为什么政府可以放弃华晨和永煤,却无法放弃城投?这与企业性质、资金用途有着很大关联。华晨和永煤这种债都属于产业债,而产业债是用于市场化的企业投资,企业本身业务主营也是市场化较严重的;而沈阳公用这种债是属于城投债,城投债最大的特点就行他是具备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功能的,代表的是政府信用。

尽管2014年后地方财政与城投债作了切割,但无论从实质上还是性质上说,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仍然是一体两面的,城投融资就是地方财政的补充,离开城投的地方财政无法维持地方治理、投资等必要的开支。

大部分城投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替政府融资和规划一些城市所需的建设,和施工方去协调等,很少有城投公司市场化运营;而出问题的这些市场化运营的国企持续亏损甚至资不抵债,政府或控股股东出于救助成本和未来所得计算,所以放弃救助,未来只能通过债务重组。

两者虽然都是国企,但在本质上是却是截然不同的。

城投信仰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生产稳重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尽管如此,当前经济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态势,加上经济周期的下行,复苏仍需政府调节支撑、积极财政政策仍在继续。因此,当前维持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整体信用异常重要,这不仅关乎经济运转的平稳,更关系到财政融资的顺畅、金融系统的稳定。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一直提出要化解地方债务,但化解模式以借新还旧为主,从未真正解决债务问题,甚至大部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资都依赖城投完成,城投债务也因此持续增加。如果要遏制城投债务的新增,势必要通过大力度的结构性改革结局存量债务,并且推进财税体系改头换面。

但财政改革涉及面太广、太深,与地方政府转型、地方治理等息息相关,依旧是难以攻克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投债的存在仍然是使命。

我们都明白,所谓的城投信仰是不可能永恒的,但从当下的环境来看,无论是政府、城投还是金融机构,都无法承受打破城投信仰带来的连锁反应。在政策环境、制度保障、政府意愿都希望城投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情况下,城投信仰基本上保持刚性兑付仍是未来几年的主基调。

在面对借新还旧的压力之下,城投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要保住信用,继而维持城投的融资功能。尽管外部环境有很多变化,但地方政府保住城投的决心并未出现变化,城投的偿债意愿仍然坚挺。

因此,无论是从客观环境还是主观意愿,城投的价值、功能都决定了它存在的空间。城投信仰总有一天会倒,但绝不是现在。

关于投资的一些启示

(1)不要盲目投资

城投信仰虽在,但不代表可以随便买,任何理财产品的风险都随着产品本身的资质有高低的起伏。在一些资源贫瘠地区,即便是城投债也很容易出现违约、延期情况,其中主要集中在云贵西南地区、甘肃新疆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部分省市。

选择经济条件好,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地区仍是目前城投市场投资的主基调,切忌不能贪图高息,不顾本金安危。

(2)抄底债市

如果有接触公开债,之前有了解并且投资过的朋友,这次债市风波是一次不错的抄底机会。

目前债市市场情绪恢复需要过程,折价债券大概率会持续出现,尤其现在上面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债券明显被错杀。

尤其是那些因市场情绪失控而出现的错杀,等跌的差不多时候就可以陆续进场了。

国家已经出手调控,你还在等什么呢?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