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周报
(2020年11月23日-11月29日)
【周报摘要】
国内资产表现不佳,海外风险资产靓眼;国常会指出需进一步刺激消费;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灵活适度;市场机构对于国内权益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但存在板块分化风险
【本周市场回顾】
国内股市:本周股市走出U型形态,周中持续调整,主要股指和具体板块表现分化
国内债市:虽债市违约事件负面冲击逐步褪去,但经济并不弱,情绪在谨慎中拉锯,债市微张
美国股市:美国大选最终落地叠加经济数据向好,拉动美股大涨,道指纳指均突破历史新高
黄金原油:美国大选不确定性落地打压避险情绪,金价相应走低;经济前景乐观拉动原油大涨
外汇市场:美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拖累美元指数创两年内新低,人民币相应上涨
注:数据为上周最后交易日收盘价/结算价
【宏观要闻】
国常会:部署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促进消费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促进消费。一要扩大汽车消费;二要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三要提振餐饮消费;四要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
解读:消费是国内大循环最关键的内容,预计后续国家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消费的具体措施,其中各类消费券也将会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盯紧啦。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重提货币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关注风险
央行发布《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人民币汇率进一步由市场推动。
解读:重点关注上面的标红文字。可以提炼出以下几方面含义:
(1)不要再指望央行能大放水啦;相应的5年期LPR短期也不会调降,但房贷转换的小伙伴也不要慌,目前暂时也不具备加息的条件,只是很难再像前期那样连续下调了;
(2)债市违约不会停下脚步,债权人的责任也需要压实,后面对于资管机构的投研能力要求也更高了;另一方面,咱们老百姓买理财也需要进一步擦亮眼睛,不能“唯收益率论”了;
(3)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可能会加大,对于个人来讲,很难找到完美的汇率点位,觉得不错的汇率见好就收。
【机构观点】
中金公司
1.中央层面对近期地方国企违约尤其是逃废债行为表态,短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中长期来看,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的处置仍是大势。建议规避债务负担较重、资质较弱的地方国企。
2. 短期复苏交易可能仍是主线 重点关注低估值、有正面催化因素的板块。少数新经济领域累计调整幅度已经不小,如部分消费电子股,可以考虑逐步逢低吸纳。
海通证券
总的来看,年底机构在操作上主要以“稳健”为主,上周五银行股的带动就充分体现目前防御要多于进攻。配置上,建议关注周期性行业大部分确实处在估值水平的历史低位,如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建筑装饰、公用事业等,下阶段存在对估值回归的可能性。
秦培景(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从跨年直到明年二季度中,市场都将处于轮动慢涨期。
姜超(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疫情率先可控,外贸复苏引领全球,经济从衰退到复苏。大类资产短期蓝筹向好,中期股债切换,长期股市长牛。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
将在新加坡开设一家家族办公室,以管理他在整个地区的投资和慈善事业。
这意味着,达里奥未来或将进一步大手笔投资亚太。
【本周热点—包商银行破产事件怎么看?】
2020年11月23日,银保监会网站消息显示,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原则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这家22年历史的银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也将是新中国以来首家正式破产的银行,之前的海南发展银行虽然倒闭,但在工商企业层面并未破产清算。因此包商银行的事件注定将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历史留下浓重的一笔。
对于包商银行,相信各位已经有所耳闻,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有新闻公布央行和银保监会对于包商银行实行接管。可以说,当时包商银行就已经有经营不下去的“苗头”了。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包商银行最终还是因为资不抵债,窟窿太大补不上了,宣告破产。
那么,对于包商银行的破产到底有什么特殊,对于普通老百姓有何影响呢?本周我们来详细解读下包商银行破产事件。
1、包商银行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1)接管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一年前的那条新闻:
“2019年5月24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对于银行来说,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以及实行“接管”都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包商银行一次性两条都占了。不管是作为债权人、股东、还是合作方的相关者,还是银行间同业、广大吃瓜老百姓的旁观者,都在密切关注着包商银行事件的后续,包商银行强行被被拉进聚光灯下。
包商银行被接管之后,接管组聘请了中介机构对包商银行进行了“摸家底”,调查结果显示,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不抵债缺口,若没有公共资金介入,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将低于60%。通俗点说,如果小明在包商银行存了100万的买房资金,如果仅凭包商银行自身进行偿还,那么到期后可能最后只能取出一半。
(2)原因
其实,包商银行在被接管之前,已经有所征兆,一方面,包商银行迟迟都不披露2017年和2018年的年报,外界纷纷估计包商银行是在经营方面出现巨损,资不抵债;另一方面,2017 年,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3.25%,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城商行不良率1.5%的平均水平,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严重下降,赶上了2018年新一轮“去杠杆”的行情,经营状况自然持续恶化。
总结来看,包商银行因为经营不善,风险控制能力差,最终被接管,并在一年后申请破产。
2.包商银行破产事件的影响有哪些?
我们从金融行业和老百姓两个角度,分别总结了两条包商银行破产事件的影响:
(1)金融行业
从表面上看,包商银行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实际上,包商银行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框架。“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两大公司治理顽症同时出现,加之地方监管捕获、贪腐渎职,导致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基本失灵,给各类违法违规和舞弊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和宽松环境。
实际上,包商银行的风险事件并非没有先例,之前也有海南发展银行和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先后倒闭。而此次破产事件的意义在于,包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经由司法破产程序完成清算并退出市场的商业银行,对我国银行监管事业和银行法治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由此事件让大家清楚,银行经营不善,再也不会有政府、监管、国家兜底了。在市场化的趋势下,银行和企业一样,经营出现问题后,已经有了依法破产的先例。
继续延伸的一个观点就是,金融机构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那理财产品,同样也会因为资管机构的管理不善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所以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趋势也同样不可阻挡。
(2)老百姓
对于老百姓来讲,包商银行的事件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存款和理财产品。之前,“银行”始终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安全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都把“家底”存放在银行里。在人们心中,把钱存到银行,就跟把钱放到自家保险箱一样,根本不会想到银行能破产。
此次包商银行被接管后,监管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和流动性支持等手段,确保了普通储户的存款全部兑付,但还是让广大老百姓心里产生了疑虑:银行都能破产,那今后的投资理财该怎么办?
个人投资建议:首先,要谨记,当前唯一能“保本“的只有银行存款。银行虽然可以破产,但是像包商银行这样经营不善走上破产道路的只是个案。而且国家规定,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是可以保本的!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居民的银行存款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在银行里的存款只要不超过50万,那就不必担心无法兑付的问题。注意,这里是单家银行50万,假如想存100万,那就存在两家银行就好啦。
除了银行存款,不要对任何投资理财有“保本”的期望。
其次,高收益一定蕴含着高风险,投资当中有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任何一个投资,不可能又安全、又期限灵活、又收益高。所以大家看到一款产品高收益的时候,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要了解底层的具体投放,不能盲目瞎买,否则即使“一哭二闹三上吊”也很难挽回损失的。
再次,当前整体大的趋势是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水平下行,所以要想通过投资理财实现高收益,需要更专业的投资知识,同时搭配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如果想增加自己的“睡后收入”,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提升,甚至要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闭眼买理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啦。
【本周重点关注】
文中数据来源:wind、小满理财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文由小满理财研究所提供,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以合法公开途径获得,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任何读者在阅读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
在任何情况下,文中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阅读者应当对本文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