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暴雷不断的情况下A股还能一直涨?

今天有个大型互联网公司做法务的好朋友问我:最近工作中感觉现在经济形势很差啊,爆雷一个接一个,接下来A股还撑得住吗? 

我觉得每个公司和行业的从业者,面对的上下游微观视角,对经济整体都是不够全面的,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经济整体。 

我因为自己做二级市场投资,看的行业比较多,很多公司的收入利润这两年其实成长或复苏的都很快。宏观数据上PMI等数据也早就回到了扩张期。

经济结构总在不断的迭代变化,过去一些优秀的公司逐渐衰落了,但其实很多别的行业,也有更多新兴的活力开始暗中生长起来了,整个经济的车轮还是在向前开的。

另外普通投资者很难理解金融市场与经济的不同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明白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

金融市场的底部,往往比经济的底部见得早。因为金融市场里面的定价,是着眼未来的,特别看重预期的扭转。 

我举个例子。

15-16年是并购的高峰期,二级市场上估值普遍很高,做了大量并购。 

其实有识之士当年就知道这已经是泡沫高估了,但由于市场情绪偏好的旺盛存在,以及并购的可能成功可能失败的双重可能性,这时间股价暂时不会被打下来。

随着时间流逝,市场的情绪偏好回归了,17-18年股价又会负向的到达一个看衰的巅峰,原来并购的业务往往实际经营并不好一路下滑,但实际并没有归零,但市场包含的价格已经向着归零定了,甚至就连公司的原有正常主营业务也被看衰了,股价跌落到难以想象的底部见底。

到了19-20年偏好重新开始扭转,股价重新走牛,这时候原有的并购业务在实际经营中真的归零了,从实体角度看企业利润到达了最差的阶段,但其实由于市场预期早就把这些在两三年前的价格中就预期进去了,这时候股价的上涨本身,其实已经不再看重过去的因素了,而是更取决于这家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如何。

市场是跟着预期走的。

你也可以说情绪吧,某种意义上。 

金融市场存活下来的基础,永远要着眼未来,而不是着眼现在和过去。 

所以金融市场的价格周期,和实际企业经营的利润表周期,确实是存在着时间上的错峰的。

这个是很正常的规律,也是很多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金融市场的很重要的因素。

在整个经济大周期的过程中,他所在的互联网相关行业,其实也是有自己的周期的。 

互联网行业在过去的十年是大牛市大高峰,尤其在15-17年左右到达了增长的最高峰。

经历过那样巅峰的人,现在部分子公司增速开始一批一批的放缓,自然是觉得不够适应。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这都是很正常的规律,但是在创造大量价值的公司工作,总体而言还是有价值的。 

其实我们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周期特别明显的行业,一样有自己的繁荣期衰退期。

这几年我有很多同行也难得要死,业务全没了,风险一大堆。 

这玩意人力无法逆天,只能适应和调整。

习惯就好了。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股市市场解读]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