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个视频在全网火了,甚至惊动了国务院。
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经看过这个视频。
说真的,当我看到这个视频时非常愤怒。
但当看到这位奶奶无助又茫然的表情时,我又十分心痛。
“这里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想到多年以后,如果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世上没有亲戚朋友,也不会手机支付,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01
虽说这件事,当地医保局做了回应。但是类似新闻,反正老年人因为智能科技而陷入无助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疫情期间,各地推行健康码出行时,多地都报道过老年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健康码而不能顺利出行的情况。
而且,也就在这两天,还是在湖北,一位94岁的老人,在激活社保卡时,需要被抱起来才能进行人脸识别。
银行简简单单一句“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就算道歉了。
大家都说,网友怒了。
为什么大家会生气?
原因太朴素了。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今天,是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会遇到这样的困难。
明天,可能就是你我的父母,用不了现金,刷不了脸。
后天,就轮到你我本人了。
老年人还没有放弃这个时代,却被时代无情给抛弃了。
这两天,国务院也出了通知。
这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各种智能技术给老年人造成的困境,已经上升到需要国家队出面的高度了。在这之前,该有多少老年人曾经或正在被智能技术所遗忘?
想到以后我老了,我可能也和视频里的奶奶一样,弄不懂那时候的高科技。我是否也会有奶奶一样的遭遇。
恐怕等我们老的时候,大环境只会更尴尬。
现在的老年人,往往还有好几个子女,而且子女相对距离较近。遇到什么事,这个孩子靠不住,或许还能指望另一个,总有一个依靠。
可是,现在出生率已经越来越低,很多年轻人都不敢、不愿意生孩子。到时自己老了,除了自己,还能靠谁呢?
那么大的年纪,还要自己出钱买医保。如果没有劳动能力,或者没有收入来源,从哪里拿得出钱交医保?
人一到老年,身体健康也渐渐变差,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痛,还容易患上三高。手上有点钱的,都拿去买药看病了。
如果退休金比较高,情况还好点;要是只靠自己交的那点养老保险,能不能应付基本生活都难说。若遇上生病,生活就更困难了。
就算那时候自己身体吃得消,天天往外跑挣钱,工资又能有多少呢?看看六十多岁清洁工的工资就知道了。碰上下雨,路上摔跤了怎么办?那么大年纪的人,一摔可能就要了性命。
年纪越大,越能挣钱的,只属于那极少数人。
想到这里,心里又久久不能平静。看来,早点规划养老,是眼下就要开始做的事情。
02
如何养老规划呢?
本质上,就是做一件事:趁着现在年轻多挣钱、多存钱。
可是,一个人挣钱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像中彩票一样,马上就存够500万。
最实在的办法,就是把现在所挣到的钱,分一部分出来,强制存作养老金。
如果是自制力不够强的人,存的太随意,也花的容易。用于养老的钱,一定是不可以随便动用的。
否则,一新出个手机就想换新机、今年流行哪个包就去买,那这个养老金肯定是遥遥无期了。
所以,养老规划的有一个要点是,养老专用。
目前,能满足这个功能的,又还安全可靠的,主要就是银行的长期存款和商业养老保险了。
但银行存款的收益,又低得感人。
现在银行的生意是真不好做啊,不仅利率低,本金要求还非常高。给大家看一下我的经理给我发的推广吧:
这。。。不仅没吸引我,反而把我吓跑了。
我缺的是那100万么?对于一个95后月光族来说,恐怕连到达1万门槛都要节衣缩食几个月吧~
所以第二点要素是,买入门槛较灵活。
商业养老保险正好满足这个要求。保障一辈子,但存入的资金很灵活,每年适当存入一笔即可。不需要像银行理财产品这样,锁定一大笔资金。
有的还能每月存入,几百块钱即可。
同时,养老规划,是个长线作战。我们除了要看安全性和入门门槛,也要兼顾收益。
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如何呢?
大家知道,现在的利率行情,不太理想,利率不断下行。余额宝早已经跌破2%了。
但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是写进合同的。不管未来的利率怎么样,保险公司到时就得按合同约定,每月固定打养老金到你我的账上。
目前,优质的养老保险,收益在3.5%左右,比银行的单利存款划算多了。
如果还要收益再高点,还可以考虑增额终身寿。虽然听着像寿险,但在稳定性、收益等方面,和养老保险颇为相似。
我知道最近有一款终身寿收益竟然能达到3.6%,1000元就能起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
一则医保的新闻,引起了全网的转发。看出了大家都很有同理心;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养老现状不容乐观,是有目共睹的。
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从容不迫,只有靠自己,未雨绸缪。
总之,养老,既是刚需,也是门技术活啊~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