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停业了几个月,为什么还能拿到8%的收益?

大家好,我是小影子~

最近小影子又结束了两个众筹项目,顺利拿到了本金&保底分红。在今年疫情影响实体经济艰难的情况下,不踩雷的秘诀当然是前期考察,那么要怎么看一个实体项目是否可以投资呢?

最近疫情似乎又有点反复,大家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很艰难,尤其是餐饮、旅游、零售这些。即使不用“自封”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小影子就从以前每周要出去吃一顿变成现在一个月都可能不出门吃一次饭;再加上因为疫情减少了收入,消费更少了。

虽然我的工资没受影响(公司今年反而利润创历史新高了),但是我的投资受到了影响,还不小,投资的几个众筹项目今年都几乎没有盈利。

靠谱的项目不多

两三年前,小影子有阵子比较喜欢玩众筹:几万块甚至几千块就能成为一家店的“老板”参与分红,还能获得“自家店铺”的各种消费权益。当时,我想的还挺美的:每年发觉1-2个可以投资的项目,赚个10%甚至更高的收益

计划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有点残酷:看了几个项目之后,发现靠谱的太少——大多是讲个故事圈钱,所以投了三四个项目之后就没再关注了。

今年疫情影响下,好几个项目都停业了,甚至有1个项目提前结束,最近都已经结算,本金+8%保底收益如期到账。结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没踩雷。

防雷指南

相对于金融投资,我个人还更希望能做一些实体投资,一次性集中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做考察,成功的话能在未来三五年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适合我这种懒人。

想要有比较不错的收益,在投资前需要注意几点:

1.注意那些“大人物”

做任何投资之前,请跟公司的这几个“大人物”聊一聊:老板、财务总监、其他高管以及股东。网络众筹这些人通常会在预热群里,如果他们在群里“潜水”,准投资人有问题也不回复,甚至压根不在预热群里,那么请直接pass。

2.注意几个数据

一般众筹项目会给出一些资料,注意几个数据:

投资人数据,看看是不是在你之前曾有人对这家公司有过兴趣,不过如果是多次反复众筹,也要小心,这可能说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不强;还有内部管理报表和年度工作总结、以往报表特别是企业内账、银行贷款记录。

这些数据如果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供,或者干脆不提供的话,也基本可以pass。

小影子曾经进了一个美容院的项目的准投资群——即群里的投资人都已经支付了定金。

一进群我就觉得气氛有点怪,部分投资人一直在反复问项目方同样的几个问题,而项目方回答复制黏贴,没有针对性;不然就说是自家的商业机密,群里可能有同行怕会被窃取。

看到这个情况我就对这个项目没什么好感了。参与过预热群(项目还没上线,只是预告)的投资人更是爆料说项目方在预热群里还找了几个托儿,有人一副老顾客的样子猛夸这家美容院,结果最后发现是老板娘的老公。

最后这个项目没有融资成功。

3. 注意逻辑合理性

通常项目资料里会提供一些经营数据,咱们不一定了解各行各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可以注意一些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逻辑:

以美容院为例,收入增长时是否存在员工人数的变化;收入的增长时是否成本也跟着变化(美容院通常是人工工资占大头);成本支出是否合理(上述美容院项目租来的场地两百平米装修花了将近200万);应收账款和存贷款余额是否有奇怪的增长——银行贷款记录这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了,贷款记录也直接影响到项目经营不善的话,项目方是否有能力“兜底”。

我曾经与一个跑路项目擦肩而过。

那是上海迪士尼附近的一个酒店项目,知名酒店集团旗下,项目建的七七八八了,很快就能开业。我连准投资群都没进,因为该项目固定收益7%——赚了亏了都跟投资人没关系——其实相当于一笔借款。过了几个月,听说它开不成了。参与者在维权要求退投资款,而项目方说一时拿不出钱。后来听说这就是一个“挂靠”的酒店,项目方的独立运营的,本身就是缺钱才来众筹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金融投资是这样,实体投资也是这样。

躺赚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有钱不断流入,而是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作出判断之后获得的超额收益。

有阵子小影子很喜欢进各种准投资人群,即使初步判断就对这个项目没有投资的兴趣,也会进群去看看项目资料、项目方和投资人的互动等,可以了解不同的行业,也在自己心里给各个项目方“打分”,学学人家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项目的。看得多了,才有可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