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火锅细分品类的市场上出现的“有料锅底”越来越多,如鸭血锅、猪肚鸡、花胶鸡、卤味锅、羊棒骨火锅、牛杂煲等......
这些有料锅底一经面世,便被贴上“特色火锅”的标签,以其差异化的定位迅速抢占市场,同时也带动了火锅细分品类的发展。
近期,在头部品牌的带动下,有料锅底的热度明显高涨,预计在2021年迎来行业新风口。
料多、管饱,高性价比
有料锅底之所以有竞争力,原因之一就是实惠。
湊湊火锅,锅底无限量免费加豆腐和鸭血,吃完以后觉得好吃,还免费给大盒打包,让顾客感觉占了很大便宜。
打开大众点评,土房子怪味鱼的3.5斤草鱼锅底76元,广顺兴的猪肚鸡锅底88元,而巴奴的三味锅底75元,大龙燚的红油锅底69元。
和红油麻辣火锅锅底相比,基本上相同的价位,有料锅底显然更实惠,顾客吃完锅底自带食材,再略微添点涮菜就能吃得很好。
同样花150元,两个人吃有料火锅能吃得很饱,但吃红油锅就不一定了。这就是高性价比。
疫情年份,消费降级是必然趋势,中低端消费会更有市场。大龙燚启动40元左右的火锅菜项目,香天下客单价将下调20%,都证明了这点。
郑州一家火锅鱼老板说,他们也是看到了消费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在上升。
“火锅鱼,既有大众消费习惯的火锅锅底为基础,还有具备广泛消费受众的鱼食材,一般人均50元不到,满足客群的核心需求点:肉多,管饱,价格还便宜 。”
反观酸菜鱼,客群广泛,男女老幼都会吃;价格实惠,大家的消费频次也高,所以才能成为爆品。
细分品类,打造差异化认知
很多餐饮人做有料火锅的初衷都是:在细分品类里找机会!
川渝火锅吃的太多了,消费客群就会想有点不一样的,追求新鲜、特色就会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尤其在成都、重庆这种川渝火锅消费高度垄断的市场,反而一些其他类别火锅机会来了。
比如,猪肚鸡,原是粤菜中的一道客家菜,被改良成时下流行的“有料火锅”,一批以猪肚鸡为代表的煲汤类火锅品牌也在崛起。如捞王、粤小煲等,就连海底捞,也推出了猪肚乌鸡锅底。
白总管藤椒豆花鸡创始人赵卫光说,“选择豆花鸡,是因为我不想入红海,只能自己创一个细分小品类,传统火锅巨头割据,新品牌很难生存,无论何时,有料锅底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
在品类维度之外,“有料火锅”的差异化运营,也给了消费者一个新的记忆点。
例如,吃椰子鸡火锅的时候,第一步是开椰子,不管电钻还是锤子,形式感都非常足,看着清椰水从椰子倒入锅中,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认知。
而爸爸炒料牛排老火锅创始人也提到,“我们主打牛排,但牛排并不是锅底,而是作为一道特色菜的存在,关键是如何让顾客能一眼记住你 。”
创业有一个概念,如果别人做90分、你做95分,改天有人会做到100分,所以应该换一个赛道,重新去定义一个消费场景,提供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功能。
有料锅底在火锅市场上发展还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但近期明显能看到一些头部品牌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把热度带起来了。因此店之家预测,2021年有料锅底将成火锅业发展新风口。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