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赚了30%,更要警惕消费冲动

最近我跟不少格局学员沟通,我知道不少人收益超过20%,如果本金大一些,收益几十万都很正常。我担心你们一冲动就卖掉基金或者股票,拿去花掉。

于是我在2021年1月7号早上9点23分,就在微信群用文字讲课给学员做心理按摩,顺带把课程文稿整理成文章。

1 回顾过去1年的收益

没想到有接近30个学员回复。

超过10%的收益,在2020年的牛市,并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因为还有不少人在牛市亏的。

这是过去1年,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达到了31.2%,这代表整个市场的平均涨幅。

也就是说,你如果是2020年1月开始定投沪深300,或者是3月暴跌后开始定投,都有20%的收益。

即使你是3个月前开始学习指数基金投资,然后开始定投指数基金,也会有10%以上的收益。(定投收益和一次性买入的收益,会有差别。)

可是,你竟然在去年,不愿意定投指数基金,而是想着股票收益更高,学的不精却反复倒腾,想要低买高卖。

最后呢?到现在还是亏的。

这几个月我聊了不少学员,尤其是新学员,给我的反馈都是:股票收益比基金低,甚至都是亏的。

基金收益比股票收益高的打666。

不要高估股票的短期收益,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圈。

我知道有不少学员股票投资收益比基金高不少,甚至3年翻倍的,但是基本上都是投资2年以上的格局老学员。

学了2个月,就在焦虑股票投资搞不懂的,那肯定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对于投资新人来说,我的建议是:先从定投指数基金开始。

长期来看,稳赚不赔。这个长期,至少包含一个牛熊市。

在讲消费幻觉之前,给大家强调的是:在自己能力圈内投资。

2  警惕投资暴涨带来的消费冲动

现在我想讲讲,大家如果投资赚了钱,会遇到什么情况。

最近有学员才投资两三个月的,收益就有四五万,因为正好遇到牛市嘛。

还有学员给我截图了自己的这两三年的投资收益,几十万上百万,还告诉我不知道投资基金也能这么赚钱。

不管你是投基金还是股票,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种现象?

忽然赚了不少钱,然后消费不知不觉就提高了?

点菜想点更多更贵的,手机想买个更好的,想做个欧洲游,车想换个豪车,包包换个奢侈品,房子也在考虑买个更大更舒服的。

.

我自己也有,我知道你肯定也有,至少未来肯定会有。

要警惕这种消费幻觉!

因为把投资的钱卖掉花掉,并不代表自己的生活状态会长期变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仔细想想,你投资的钱,未来会变成现在的多少倍?

上次有个学员跟赵老师说,他的爱好就是摄影和豪车,10年前他纠结的要买茅台股票还是买宝马,最后还是100万买了宝马,现在算起来,自己开的是1个亿的宝马。

每次回想起来,1个亿的宝马车,真的是扎屁股。

10年之后,宝马贬值至少50%吧?可是如果他买的是资产,却可以增值了10倍甚至100倍。

当时做对选择,现在都可以买下整个停车场。

所以,我们要活在未来,长期思考:当下的钱,增值10倍甚至100倍之后,你还会花掉这笔钱吗?

钱只有两种功能,要么消费,要么投资。

绝大多数人穷一辈子,就是因为只知道钱的“消费”功能,于是一辈子赚了钱,要么买房,要么花掉。

穷人消费,富人赚钱。

你知道为什么赵老师消费欲望为什么很低么?我这几年,观察不同的投资,消费欲望都并不高。

有两个合理的解释。

第一个是他们的生活成本占比非常低。

钱多了,很多东西买得起,自然没有那么强的欲望。

反之,越年轻,钱越少,赚钱那能力越差,消费欲望自然更强烈,只不过那也是幻觉。

使劲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让自己的收入和资产越来越多,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中途即使收入暴涨,即使投资赚钱,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先尽快让自己的收入和资产增值到远超生活成本,消费幻觉会自然而然弱化。

第二个是对投资者来说,把钱拿来投资,效率是消费的一万倍。

赵老师以前经常讲国航和冰棍的故事,10多年前他平时都是吃1块钱的冰棍,可是某一天用2块钱买冰棍,那一天正好是国航上市,股票价格也是2块钱。

后来转念一想,冰棍可有可无,只是爽一会,可是买的国航股票,未来增值10倍,都有可能。

从这个角度理解,你就清楚为什么巴菲特等投资者,他们总会把更多钱拿去投资,而不是消费。

当然,满足日常生活品质的消费,肯定也是需要的。

3 降低消费冲动的两个方法

利用损失心理,来打破你的消费幻觉。

现在是2021年1月7号,每天的交易额都上万亿,无数人在不断买卖,你的股票和基金也在持续上涨。

可是,那是因为牛市,要是当下是熊市,你的资产在持续下跌,你还会把这笔钱拿来花掉吗?

细思极恐,我相信你的消费幻觉,会立刻消失。

想想买了宝马错过茅台的人,就是因为强烈的消费幻觉,而错过了一次升级阶级的机会。

这是第一个方法:回忆或者想象牛市阶段,你的资产在持续下跌。

另外,我们非常的不靠谱,尤其是在投资里。

李笑来老师在《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中提到:

“过度⾃信会让我们出错,维护⾃我脸⾯会让我们出错,谈话⽅式会让我们出错,情绪激动会让我们出错,休息不⾜会让我们出错,体内糖分减少会让我们出错,甚⾄连阳光明媚都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出错;

不仅如此,我们对⻛险的认知永远对不上号;我们对收益的认知总是⾮常扭曲;⼿中信息太少我们会出错,⼿中信息太多我们更会出错…… ⽽这个列表事实上可以没完没了。更为糟糕的是,在明明知道道理的情况下,我们还 “就是控制不住⾃⼰”,在明明已经被证明错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能爆发逆⽕……”

于是,我需要做一个灵魂拷问;

你的基金或者股票,涨了30%,可是:

你的投资能力增长30%了吗?

你的智商增长30%了吗?

你投资的基金和股票会因为你的投资内部价值增长30%吗?

你的家庭幸福指数增长30%了吗?

答案是:都没有。

我和你们是一样的,也会过度自信,也会过度消费。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忽然惊醒。

无论你的资产增值多少,我们其实本身的投资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甚至我们的主动收入能力,也没有提高多少。

我们没有变的更健康,家庭也没有变的更幸福。

在投资之内,我们还需要持续学习,还得提高赚钱能力来保证投资本金不消失。在投资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正经事要做:读书、运动、投资、陪家人。还有孩子的财商教育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近有学员跟我说要给孩子定投20年基金,这样的想法就很好呀。边投边提高认知嘛,遇到问题找我嘛。我今年也要给孩子定投基金的,我会遇到和你们一样的问题。

我们这个投资群和其他群不一样,不会天天告诉你一些投资消息,强调短期机会和短期收益。那是在喂养杏仁核,养成自己短视的习惯,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那些短期的事情。

最终,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和时间一起慢慢变富。

我也会不时,给大家做一些心理按摩。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