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李女士离职后想开家小餐厅,她找到闺蜜小娟,两人凑了四十万,没谈股份、没签合同就一鼓作气开张营业了。
本以为饭店生意好做,可由于两人没经验,导致连续亏损。经营的压力让这对闺蜜走上了相互抱怨的道路:李女士觉得小娟选址有问题,人流稀少;而小娟则怀疑李女士在采购过程中,中饱私囊......
最后,李女士忍无可忍想拿钱退出,这才想起开店时没有签过协议,也没商讨过退出机制,小娟说:“当初那些钱已经基本亏完了,现在饭店就是个烫手山芋,谁也别想跑!”
就这样一对塑料姐妹花被合伙开店拆散,十几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这些年,身边朋友合伙开店,最后反目成仇的案例数不胜数,那么,怎样可以避免朋友合伙变仇人呢?
明确具备法律约束的退出机制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正式开店前我们要准备好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由于餐厅开业后,亏损还是盈利我们很难预测,必须制订良好的退出机制,才能保证各方利益。
1.前期投资款中需额外规定缴纳履约保证金,使用时需有主要股东制衡;
2.若发生亏损,每月定期按比例追加资金,未追加即可视为自动放弃股份及保证金;
3.亏损时关店还是坚守,由股东会议共同决定,一旦决定,将无条件执行,否则视为违约放弃股份;
4.盈利状态下,如有个别股东主动退出,也要进行明确约定。
投资者和管理者分开
参与投资的合伙人,不参加经营管理。餐厅最忌讳多线管理,管理层多头汇报,容易形成小团队,拉帮结派,把精力消耗在争权夺利上。
投资者只是以股东身份出现,不干涉实际管理,有利于管理层专注于做事而不是与上层的关系维护。
合伙人需理念统一、人品过硬
合伙开餐厅,如果大家的理念不一,对于同一事件看法有很大差异,或合伙人人品有问题,都会给合作带来致命影响。
所以决定合作前需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了解,方可保障合作顺利进行。
完善合作协议内容
协议内容应包含各方的义务、权利、责任、违约责任、运营中纠纷处理等。
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股东投资方式
品牌投资,即新公司借助合伙人创办原公司的知名度开办,占有一定股份;
现金投资,即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管理入股,即通过管理技术入股。
2.确定股份后,需同时注意投资到位时间、预算超额再追加投资额、经营不善需填补资金等现象的提前约定,同时要注明品牌名使用权、管理入股股东工作方式及责任的约束等。
3.公司注册时的约定,即注册公司时名字的确定及出资额度的约定。
4.对股东须进行股份转让时的约束及规定。
5.约定发现何种问题后,须取消股东权利,并以怎样的方式收回投资额。
6.约定分红方式,主要内容包含分红的时间、预留多少发展与管理基金、出现何种责任不履行分红额度等。
7.各股东的劳动报酬问题,一般有以下方式:
a. 如各股东当前有经济来源可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的,可采取前期1~2年忽略劳动报酬、只按股份分红的方式,待后期负责工作稳定后再按劳分配;
b. 按合约内分工及责任,从餐厅开业开始就按劳支付一定的报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前期具有不稳定性,可以设定一个时间,再结合负责工作的变化进行报酬的调整;
c. 以管理入股的人员一般需要采用即时报酬支付的方式。
8.约定餐厅经营中各股东的分工和责任,以及分工后的“可监控但不可干涉”的原则。
9.约定经营决策权,包括出现哪种现象,如重大事故、经营耗资、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经营模式变动、员工福利制定等,需采取何种形式通过并执行。
财务分明,管理透明
合伙经营,财务分明、管理透明是必须条件。
每期每种原料的价格异动是否正常,每类菜品的耗用是否在正常值内,各部门的分部成本如何,餐厅各类用资是否正常,程序是否符合,有无作弊现象,企业资产与库房管理是否妥当等。
另外,为显示公正,财务人员最好外聘,且与股东无亲属或朋友关系。同时考虑财务人员可能对部分业务不懂,需要在企业内建立相互监控的管理机制,形成关键环节的相互监控,方可保障管理的透明与财务的准确。
重要会议录音或找专人记录
合伙人口径不一、出尔反尔的情况数不胜数。为避免该现象,如遇股东分红、企业重大问题讨论或决定时,可采用录音与会议记录且存档资料的方式。
此举一来可以对会议决策进行备份,保障及时跟进落实;二来可以作为后期股东纠纷的重要依据。
餐饮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选择合伙的初衷是希望能将风险分摊,并做好资源整合。因此,为了避免朋友合伙变成仇人,在合伙人选择上需要谨慎,在合伙前“先小人后君子”,如此才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