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三大怪相,说出了多少网约车司机的心声!

前几天一位车友向我们爆料称,自己是一名干了5年的老网约车司机了,上个月彻底离开了这个行业,这五年见证了网约车行业的巅峰时期,司机真的可以月入过万的好时候,也看到了行业由盛转衰司机入不敷出的惨淡现状,离开这个行业时心中一直有几个疑问,今天网约车观察也借着这个机会将这位司机心中的疑问向广大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一起探讨。

一、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到底是多少?

关于网约车平台抽成的话题一直是网约车从业者最关心的其中之一,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在经历过疯狂的针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大战后,从2015年开始逐步收取司机单笔定的佣金,从最开始的15%到现在的20%-30%不等。

目前市场上的网约车订单分为顺风车、快车、长途特惠单、专车、拼车等多种类型,而在这几种类型的订单中,有很多司机爆料称拼车订单以及长途特惠订单的抽成比例最高,部分平台的抽成比例甚至达到了35%,乘客支付了71元,而司机只到手了48元。

平台抽成比例不透明,没有做到及时向司机甚至社会进行公示,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司机与平台的信任危机。

二、各地都在严查不合规网约车,为什么不直接查封平台?

交通部对于网约车合规化进程的推动已经过去3年时间了,但是根据目前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持有网约车车辆驾驶证的司机仅380万人左右,而持有网约车车辆营运许可证的合规车辆仅为160万台左右,而这些合规车中大部分都是租赁公司的车辆或者类似曹操、首汽这种平台直营的车辆,如果按此推测,拥有双证合规的私家车保守估计不到50万台。

而面对全国高达上千万的网约车司机群体,这点合规数量可以说是不足九牛一毛,那么为什么一直以来各地严查的网约车非法运营却只处罚司机,而不直接查处平台组织非法运营呢?

而在以往的新闻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平台还会在后台通知不合规司机不要前往两站一场等高风险地区,避免被查处。

三、网约车司机与平台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只是兼职或者合作关系,为什么平台对司机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同于传统出租车司机,网约车诞生时间较晚,一直以来网约车都不受到市场监督部门的监管,平台自身也没有车辆资产,服务司机等,基于此平台也不需要为司机购买五险一金等。

所以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的关系一直有着非常大的争议,虽然前段时间英国Uber公司败诉,法院宣布英国的网约车司机属于Uber公司的员工,但是在国内,因为法律等方面的原因,这种情况在国内基本很难实现,而按照国内的法律,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的关系算是合作或者兼职的形式。

但是平台却对司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前段时间有司机发视频称,自己因为没有向乘客问号以及道别便被平台的线下神访人员判定为不合格。

司机不禁想问,既然是合作关系,那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是应该对等的,如果不对等平台对司机提出了一大堆的要求与考核,那么是不是应该与司机签署劳动合同呢?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定是需要做到公开透明和强监管,所以网约车行业如果想要健康发展,不但要重视乘客,也必须重视司机的利益,只有司机的收益合理了,乘客才可能获得更好的打车体验,平台才能够有持续的利益。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恐怕是包括滴滴在内的各大网约车平台,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经验之谈]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