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实体店?实体开店有新的出路吗?

2003年的那场非典,让马云所领导的电商力量崛起。2020年的新冠,电商再次腾飞。去年一年,京东的股价从35美元/股涨到90美元/股,是原来的近3倍。

美团从100美元/股涨到400美元/股,是原来的4倍。拼多多更夸张,从35美元涨到了近200美元/股,是原来的6倍!

所谓此消彼长,电商的发达,必定导致实体店被冲击。

去年一年,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有多少家实体店倒闭。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年,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数量也越来越少了。是谁杀死了实体店?

电商的崛起,总的来说,还是因为消费者的选择变化。

社会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线上消费多一分,线下消费就会少一分,实体店的客流量当然越来越少。

数字统计,2009年,线上销售实物占零售消费总额的5%还不到。到了2019年,线上实物销售占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那多出来的15%,就是从实体店口中挖出来的。

平心而论,对消费者而言,线上购物有着在实体店购物的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是不用出门就可以买东西,动动手指,就能下单。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二是价格便宜,电商因为没有租金,即便算上邮费,成本也比实体店低。三是线上就可逛遍千家万店,不像过去,还要专门赶到商业街。

以上三点,皆命中了消费者的痛点——便宜、方便、更多选择。

如果实体店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不会倒向电商。但是,很多的实体店,卖的货比拼多多还假,价格比天猫还贵。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怎么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追踪了零售业的一些早期发展趋势,发现新冠疫情促使许多零售品牌调整了店铺规模和选址,他们的聚焦点纷纷从租金昂贵的市中心门店转向更灵活、更具针对性的零售店。

那些美轮美奂的大型旗舰店将不再如过去那般重要。零售商也许更需要规模有限、成本可控、能体现品牌地域特色的小型商店。我们再也无法回到扎堆在核心商圈开设零售空间的时代了,未来的商店将会变得形式多元,其中将包括离人们的生活、办公或活动不远的小型门店。

购物中心一度是零售选址的重要阵地,客流聚集、适合品牌打造,但是它也有着高租金、客流潮汐现象、营业时间受限的劣势。随着新型社区的发展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社区逐渐成为下一个商业高地。

零售门店将深入到社区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社区商业消费将占据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3成左右。这是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些便利店已经看重机会、迅速布局。

耐克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 Donahoe透露,耐克将基于“小面积的数字单一品牌专卖店”的理念打造200个微型门店。这些店铺使用耐克app本地用户的数据来不断调整其服务。门店的侧重点在于使品牌文化深入到周边社区。

未来的社区与传统的不同,以年轻群体和小家庭为主,配套齐全,有些还自带商业街。尤其是随着社区的档次分化,高端社区不仅环境优良、客群优质,商业规划也更合理,条件并不输于购物中心,但是社区商家却能拥有更多经营自由权,比如拓展营业时间、送货上门等。

社区最大的优势消费群体集中,这非常适合已具备品牌效应的大店,它们可能由于时间积累或者在商场完成了品牌升级,品牌深入人心。这时选择社区开店,就能大大减少租金成本。

社区零售店选址也有讲究

金角:店铺选址首选,因为街角汇聚四面八方的人流,顾客立足时间长,品牌曝光度高,店铺展示面大,星巴克、KFC等都喜欢选这样的位置。

银边:位于街两端处于人流进入的端口,也是刚进入商街的客流有兴趣、有时间高密度停留的地方。因为距离金角不算远,顾客虽有惰性,但也在他接受距离内。所以银边也不缺客流。

草肚皮:指中间部分,因客流分散、购物兴趣下降、行走体力不支,可能会使店铺经营困难重重;或是一头一尾都有吸引人气的竞品。在这个位置要完全靠产品吸引客流,非常具有挑战性。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掘金指南]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