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的315心声:别让我们成为“猎物”,好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无数快递人敏感的神经:

在今年315前夕,媒体爆出的快递服务问题频频出现在舆论的聚光灯下,被全民检视,牵连着公众无数的负面联想,“快件丢失短少”、“送货不送上门”、“快件延误和快件损毁”等等,都是公众轻易就联想到的词汇。

然而,在这个全民维权的日子里,快递江湖也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委屈和无奈。

1

恶意投诉,小哥“蒙冤”

有时候,快递小哥更像是“猎物”。

近些年来,在“客户就是上帝”舆论背景下,为客户服务的一线快递小哥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也丧失了舆论主动权,在面临不合理投诉时最终只能选择息事宁人。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快递公司的“制度漏洞”,抓住快递公司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申诉率的迫切需求薅羊毛,俨然已经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先说一个小插曲。

此前,某坐拥几十万粉丝的大V就在抖音上发了这样一个“技术帖”——长达1分16秒的视频中,该大V对各大快递的投诉制度条分缕析,指导大家如何去有效的投诉快递员和快递网点,包括具体的话述、用语、时间把控,甚至快递公司对罚款的金额设定、理赔裁定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这个视频该怎么评价呢?如果说是正常快递投诉攻略,那没什么可指摘的,毕竟消费者是有投诉权的。但这个视频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更像是在引导或者说暗示人们如何利用快递公司投诉机制中的“漏洞”为自己谋利,已经不单单是维权了。

不得不说这一“操作”十分“成功”,让人费解:一个本来是让快递小哥深受其害的投诉机制漏洞,被这位大V一传播,竟然收获了上百万的点赞量。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也是不了了之(不反抗,不喊疼,没人会在意你)。

不可否认,当快递出现了问题,作为消费者都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力,但如果假借快递公司的投诉机制漏洞,行“生财”之事,就是在作恶!

要知道,每一次成功的恶意投诉,都意味着对快递小哥的“降维打击”。一旦客户投诉成功,大部分的罚款是快递小哥承担,有多少快递小哥就是因为客户的不合理投诉,甚至引发被罚得离职的严重后果,对他们来说是怎样的绝望。

更可恨的是,还有一些让快递小哥当“冤大头”的方式更为隐秘,也更“精致”。比如:

除了最常见的恶意投诉,快递小哥在服务中遇到的“刁难”还有很多,敲诈勒索、钓鱼诈骗等都算是轻的,更甚者,有组织有预谋的专业团伙在暗处伺机而动,破坏正常的投诉秩序,诱导他人一起薅羊毛获利。老鬼此前也听某老铁反映过,一开始只是有人因为快递件丢失投诉获得赔偿尝到甜头,后来发展成投诉专业户,进而建立起关系网,张罗身边的亲朋好友人找快递公司的制度漏洞寻求赔偿。

在这一“暴利”的“鼓舞”下,钻空子的人对末端网点以及快递小哥“栽赃式投诉”越发频繁,“骚操作”也越来越没有下限。如果被问到这样做是不是有违道德时,他们的理由也让人愤愤不已:

快递公司有错在先,我利用下制度漏洞怎么了?至于快递小哥是否被罚款,关我什么事?是他们总部的不作为,这个锅难道要我们背?

撇开孰是孰非不谈,毫不客气地讲,面对这些显而易见的漏洞,快递公司总部难道会浑然不知吗?为何迟迟无动于衷?面对越来越多的“恶意投诉”,甚至产业链式的敲诈勒索,但且不论“成功”与否,这种并不光彩的恶意投诉,损害的都是包括自身在内的全行业长远和共同利益。

2

服务至上,奈何锋偏?

无规矩不成方圆。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快递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最可靠的是服务和质量。所有的服务条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好服务,提升自身的价值。但是这些服务条款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结合,而不能单纯为了提升各项数据指标,一刀切的出台一系列“鸡肋式”条例和规则。

抛开绩效和罚款的压力不说,业务量逐日逐月逐年暴涨的行业大发展中,一线快递小哥的派送压力也呈倍数级增长。如此作业环境和状态下,快递员能在规定的频次和时间内将快件全部送完都已经接近极限,很有可能冒犯消费者(收件人),进而影响消费体验,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投诉。

这里暗藏着一个逻辑:

快递企业在不能有效提高一线收入的前提下,不断推高用户对于服务的预期,同时不断降低投诉门槛,导致快递企业网点的成本不断攀升。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快递公司和客户之间就出现了“脱节”——消费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认为这一切要求是理所应当的。比如当日达、送货上楼、开箱验货、面带微笑、星级服务等等。对快递公司来讲,“星级服务”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一个冰冷的现实却是,第三方组织在代替快递企业向消费者承诺服务的时候,不愿意,貌似也没有想过为这些“代价”买单。

谁来支付“星级服务”所需要的费用和成本?这就成了一个“无头案”。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上帝”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可以为此而支付的费用却越来越少。一言不合就投诉,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上述两种矛盾始终在相互博弈,虽然都是情理之中,但着眼点并不一样,尤其当快递规模日渐庞大时,末端在时效和服务质量上的压力就更大。如果这个时候, 一旦牵扯各种复杂利益考量的“钻漏洞者”牵扯进来,将会加剧了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激励着无数人争相模仿,大部分参与者最终都可能蒙受损失。

图片

结语

中国的快递业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当年的“草莽”时代,快递公司必须转变经营思路。作为一家公众企业,科学化、人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为了维护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为了减少纠纷、方便追责,为了惩戒犯罪和违法行为,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消费者黑名单”都该提上日程、加快研究和推进了。

另外,更需要反思和做出的改变的,是快递企业的处罚机制和管理方式。快递公司总部在舍命狂奔的时候,是否该停一停脚步思考一下——

✦面对恶意投诉的消费者,除了道德上的谴责,提供服务的快递员该怎么处理?

✦快递公司的处罚机制和规则是否科学、人性和合理?

老鬼始终坚信一切黑暗都会被阳光照亮,作为管理网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各项条款制度,在实际应用上,应该要不断完善和公平合理,单纯变成一种提升服务质量和时效的映照物,而不是被人利用成为“钻漏洞”的工具。

最后再啰嗦几句:“钻漏洞”的消费者还是极少数,将心比心快递小哥风里来,雨里去,实属不易。目前,快递公司投诉的渠道也很多,希望客户们能多一份理解,不要搞那么多“创新”,而是通过理性的举措来维权,让一线快递小哥能多收件,少投诉,付出终有所得。

点击展开全文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