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买银行理财了!

最近,是年报披露季,年报的背后真的透露着不少赚钱的小心思。今天在给大家分享一个稳稳的幸福。

自从余额宝这些货基的收益下跌,去年债基又时常暴雷。大家又把目光纷纷转向了银行理财产品。

但,鹿鹿想跟大家说——买银行理财产品还不如直接买银行股。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让我来详细的说说为什么?

01

高股息

去年银行股的股息率平均在3.55%,已经好过了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了,对比起铁公鸡的A股市场(全市场整体的股息率水平为1.81%),银行股算是很大方了。

根据wind统计,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六大行中交通银行的股息率是最高的,为6.49%,中国银行以5.77%的股息率紧随其后,农行和工行分别为5.43%和4.85%,邮储银行近一年的股息率则是六大行中最低的,为3.43%。

那么,6%的股息率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系是,在目前市面上,一年期银行理财收益率大部分在3%-4%之间,城商行和农商行相对高些,但已经很难觅得超过5%的理财收益。

看看是不是甩开银行理财产品一条街。

为什么银行股分红比例可以怎么高呢?

第一,银行不差钱,银行本来就是做赚利差的生意,资金是很充足,赚了钱之后,留着也不知道要拿去干嘛,还不如直接给股东发了,让大家高兴高兴。

第二,银行股的股东大部分都是“国家队”,对于他们来说,基本都是长期持有的,想要获得一定的收益,主要就依靠分红。所以,有很多大银行都会以比较稳定的方式去进行长期分红,这其实也是给这部分大股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现金流。

继续说我喜欢银行股的第二个原因。

02

低估值

银行行业的估值处于低估的状态,对银行自己来说,过去十几年估值走势确实是逐渐下降的过程,当行业处于低估的状态,就是我们入手的好机会。

而且,经济复苏时期,制造业发展起来之后,银行的业绩也会有一个提升。银行可是“百业之母”。

这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金钱是不会沉睡的,有钱的地方就会有银行,就算科技如何创新,传统的银行也很难被颠覆。

科技越来越发达,效率越来越高,财富只会越来越多,再加上货币贬值,银行业这种用“钱”赚钱的行业,怎么会有天花板呢?

02

买了银行股之后,还有一个增加超额收益的办法——就是定期打新。

众所周知,A股打新的收益率极高,而且不存在破发的情况,都是属于中了就赚钱的情况,不过A股打新有门槛大家也了解,就是你得先配置一部分这个市场的股票才有资格打新。

所以,和银行理财比起来,投资银行股多了一个参与打新的权力(当然你的资金要达到门槛)。

就拿我来说,我从17年前开始就配置了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一开始配置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想打新,而打新有需要市值,就一直重仓持有。

这期间中了2次新股,得益于平安银行的大涨,到现在收益率也有90%,还没算上每年的股息率,工行近5年来,平均股息率在4.5%左右,而平安银行在2.5%左右。

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的问题,我心态比较稳,因为这两只股票我买的时候价格都是才个位数的。

而且,只是作为打新的门票,我对他的期待并不会很高,所以可以拿得久。

银行不太适合短炒,它本身的弹性确实不大,短期投资很难有特别大的波动。所以,投资银行股也要做好一个长期的准备。

确实,耐心是赚钱的一种重要心态,如果能够淡定的把钱看成数字,涨涨跌跌心态也不会崩,如果能打新中签,就赚多点零花钱;没中就拿个利息,也不亏。

如果看中银行板块,但是没有打算持有股票的也可以考虑一下银行指数基金。以中证银行指数为例,5年来的年化收益率也有5.31%,甩银行理财产品一条街。

上证银行指数也有3.55%的收益率。

所以,对于一些选择困难症的朋友,不知道该投哪个银行,或者纠结买入时机的话,那么指数基金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可以把他当做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拿你买理财产品来买点银行指数基金,收益也颠覆你的想象。

03

最后,我简单的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鹿鹿今天提出买银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的投资模式。

主要因为两个方面:1、银行股分红高,股息率能超过银行理财的收益率;2、银行当前处于一个低估值的状态,在当下这种恐慌行情下,避险属性就会被发挥出来。

接着我给大家分享了两种银行股投资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稳中求高收益,适用“银行股+打新”的投资模式;

第二种就是稳健的方式,即:买银行指数基金,这样的年化收益也有5%左右。

银行股的投资虽说收益不高,但风险也比较低,有时候投资就是要稳稳的收益,才能收获稳稳的幸福!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理财]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