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以“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为主题做分享,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导趋势、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动因、瑞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关键渠道等多角度阐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全新局面。
房东明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机构化和创新化三大趋势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具体来看,国际化方面,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在投资向外延伸还是在吸引海外资本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瑞银对未来五年的资本市场情况预测,中国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将会有1万亿美元左右的投资需求配置到海外市场。同时,海外投资者也对中国股票市场及债权市场有1万亿美元左右的投资需求。在国际化大趋势驱动下,除了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金融机构的双向流动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机构化方面,受益于过去的监管和行业推动,公募基金、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各方面的机构投资者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机构化以及机构投资者比重不断增加将对资本市场起到很大的稳定和推动作用,资本市场的有序性和效率将不断提高,包括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和整个实体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创新化方面,金融创新的覆盖面从本质上看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动汽车这类科技驱动的投资标的与内容,还包括产业方面的各类创新和金融科技手段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推动。除此之外,不管是金融产品、金融平台还是金融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也是主导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过去和未来的主要趋势。
另外,他认为,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维度以及海外投资者两个维度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需要引入全球优质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维度来看,一是,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的轨道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能够使整体资源达到更有效的配置;二是,在中国进入下一发展阶段的过程中,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效率提高,需要全球顶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不断推动。
从海外投资者的维度来看,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业务角度出发,都必须不断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投入,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海外投资者需要关注和投入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从而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抗风险性;二是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配置,能够在既定的风险因子下得到更高的回报,在市场上跑赢竞争对手的同时为其投资者提供更高收益;三是进入中国市场有益于海外机构投资者吸引资金、增加投资客户和投资标的,为全球业务增长提供源动力。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