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件有意思的事,拿出来和大家唠唠。
一位大连大妈2008年买了5万块长春高新,然后把这事给忘了,13年后去销户才发现涨了100倍,5万变500万,相当于中了一次彩票。
不得不说,大妈还是大妈啊,连运气都这么让人羡慕。
为啥这事得感谢运气呢?而不是得出什么“好公司要长期持有,直到暴富”这样的结论呢?
早期,长春高新的业务跟华夏幸福很类似,在东北地区做高新区基础设施。可以说和优秀公司没有一分一毫的关系。
2008年大妈买入时,长春高新还没收购金赛,自然也没人能预料到后面有关生长激素的故事。
所以,这真的就是个机缘巧合之下中彩票的故事——一个是运气好,还有一个是长期持有。当然,运气好还是关键。
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也很难从中感悟出任何对投资的启发。
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大妈在这场投资里,做到了——遗忘。这是最正确也是最幸运的事。想想,长春高新的股价坐上火箭已经两年多了,如果大妈在这个期间关心过股票市场,恐怕也不会有这样的新闻。
所以,这个横财还是靠运气啊。
毕竟我们从过往经验来看,再厉害的投资者想要捕获这种十倍、百倍股,也需要用“投资组合”这张大网来捕捞这些大鱼。
就比如,生金蛋的“基”。
刚好这个时间点,公募基金的一季报开始密集发布。
先看易方达张坤:
从行业配置上来看,张坤在一季度对持仓做了一定均衡,大幅加仓了一些医药、计算机和银行股,同时减持了高端白酒股。
在一季报中,提到自己对市场的看法:继续看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和长期表现,通过审视公司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是否受损,用内在价值而不是股价曲线来做支撑,以价值为“锚”,避免本金的损失;不去预判市场的顶部和底部。
再来看富国朱少醒:从业绩上来看,在一季度沪深300下跌3.13%、创业板指大跌7%的市场环境下,朱少醒所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仅小幅下跌0.95%,在回撤控制上相对较为出色。
而在投资风格上,朱少醒也保持了其一贯的“高仓位”(股票仓位93.06%)及“分散持股”(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仅32.79%)的特点。
朱少醒认为:“优质个股和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股不应该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未来自己将会去翻更多的“石头”,淡化择时,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优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
诺安蔡嵩松:依然坚定看好半导体。
蔡嵩松可以说是公募基金中最有“定力”的基金经理,尽管旗下基金在一季度遭大幅净赎回,蔡嵩松依旧保持了“90%的股票仓位运作”以及“高达82%的十大重仓股比重”,且十大重仓股清一色是半导体个股。
对于市场, 蔡嵩松仍一如既往地看好半导体行业。
现在,大佬的作业已经交了,咱们如果照着炒能不能赚?
这不,就有一位券商员工,偷偷看客户操作,然后跟着抄作业,2年交易超2亿,盈利308万,最终遭罚没1200万+3年市场禁入。
难道抄作业真的也能赚钱?
我看未必,如果真那么简单,投资就成了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只要照着张坤、巴菲特、芒格的作业,尽情抄不就行了吗?
那现实是什么?投资市场是七亏二平一赚,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亏钱的。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当你在抄作业的时候,表面看没问题,实际操作的时候困难就来了:
1、选择性炒。买这个,不买那个。今天看估值太高,明天觉得风险太大。
2、定力不够。追涨杀跌,控制不住总在交易。
3、择时。
而且你抄的每一个作业,没经过自己的认可和理解,那么在下跌时,很容易煎熬、寝食难安。
那这样的投资方式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糟糕,最终折了金钱、折了寿命、又折了幸福感。
所以,没有人会通过抄作业实现财富自由,抄作业的长期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它的短期盈利。
除非你有很强的定力,不被市场涨跌所动,或者像大妈一样,忘记这个账户。
总之,投资说到底还是人性,只要能控制住风险、克服了弱点,那恐怕离成功也不远了。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