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依旧是来自于财神基金课课代表明易同学在星球中的一篇分享,现经本人同意,分享给大家。
作者:明易
编辑:梁烨,马硕
大道无形,大音希声,但道还是有迹可循,这常常需要回归到最朴素的常识上去,从原点开始思考、演绎。
比如投资的道,到底是什么?
我们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投资的收益,到底怎么来的?
上市公司给股东带来收益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1、企业经营增值(盈利+分红)
2、企业高价增发新股或分拆下属子公司IPO融资(需要一定的财报知识,这里不展开)
3、股票投资者情绪波动导致股价无序波动(体现为市盈率的变化)
前两者是资产本身发生变化,而第三项则是市场参与者之间以企业股权为筹码的博弈,与企业无关。
约翰博格对此进行简化,把投资收益的来源归为实业与投机。
以标普500指数110年的历史为例。这110年它实现了年化9.1%的投资回报率,其中8.8%回报源自实业,0.3%源自投机(市盈率的提升)。
这110年里,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金融危机以及无数的政治经济危机,但除20世纪30年代外,其他所有10年期的实业回报年化回报率均为正数,回报率在2%-14.9%之间。
而市盈率变化带来的投机回报呈正负交杂状,在11个10年期内5正6负,年化回报率在-7.5%—9.3%。
这正如格雷厄姆说的,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
正因如此,投资必须立足于实业,而不是情绪博弈。如果这点都没办法想通,与投资大道相去甚远。建议不用往后看了。
紧接着,我们要进一步缩小投资范围:股票、债券、黄金等,我们到底要投资什么?
很明显,那就是股权投资。2015年11月30日出版的《中国基金报》第9版上,刊登过一组中国股市从1991年到2014年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回报率:
1991年到2014年,中国股票、黄金、人民币三大类资产的年化回报率分别为11.2%(深市)、10.1%(沪市)、2.9%、-4.1%。
也就是说,1991年投入中国股市的1元,23年后在深市能够变成12.81元,在沪市能够变成10.05元,投资黄金变成1.97元。如果持有人民币,则实际购买力大幅缩水成为0.37元。
所以,股权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到这里,你一定要再问一个问题,如果你不问,那你投资还是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那就是:股权投资真的可以长期致富么?
这是个好问题,答案肯定是可以,但这个问题太过重要,一定要花足够篇幅来细说。
首先,讲讲GDP。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长期看,GDP整体是持续增长的。
这是因为,纵观人类发展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可以清楚地做出判断,除了个别极端的短暂时期由于某些政治经济与宗教的极端情况导致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倒退,其他时间里人类社会所创造的 产品和服务是持续增长的。
其背后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土地等资产的自然产出、人类交换和分工的深化、知识的积累等因素。
而GDP是由四种主体创造和分享:
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拿走的税费;
2、参与GDP创造的个人所获得收入;
3、非盈利部门获得的捐赠和服务部门提供的中介服务费用;
4、企业的盈利。
很显然,在这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所有的企业作为一个总体,不仅能够分享利润,而且所分享的利润也是持续增长的。
普遍而言,一个国家GDP约有70%是由企业创造的。
我们得出企业的利润是持续增长的,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企业的盈利增速是高于名义GDP增速。
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主体,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长期存在的理由。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比个人、家庭或政府有更低的交易费用支出——通过深化分工、专业化协作,以及对利润的激励和对损失的惩罚机制等手段达到的。
这就好比班上的前3名成绩会高过全班几十人的平均成绩一样。
而上市公司,又是国内全部企业中相对优秀的。
有研究表明,1995——2014年这20年的跨度里,我国全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保持着平均近10%的水平,而同期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实现了年均收益12%的水平——别小看2%的收益率差距,20年时间里,12%收益率资产赚到的利润是10%收益率资产所获利润的150%多。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回报率 > 全部公司的平均回报率> 名义GDP增速。这其实也是巴菲特投资框架的全部奥秘。
到这里,我们就回答了每一分投资收益里,都是怎么来的,以及,我们要赚什么钱。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获取实业回报,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水位不断上升的池塘里,只需要平均水平的智商、知识与运气,就能确定投资回报率>全体企业平均回报率>GDP增长率。
这是股市投资一定获利的逻辑。
但我们要如何购买全部上市公司以获取平均回报率呢?
有捷径——那就是购买指数基金。
格雷厄姆说过:投资有一项特色,不为一般人所认同:
门外汉只需要少许的能力与努力,便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甚至非常可观的——收益;若试图超越这项唾手可得的成就,就需要无比的智慧和努力。如果你希望稍微改善正常的绩效,而在你的投资策略中加入一点额外的知识和技巧,你会发现你反而陷入一种糟糕的境地。
指数基金的优点,这里不展开。
我们就说一个最经典的案例。股神巴菲特多次在公众场合推荐指数基金,并屡次鄙视专业的选手,这让基金经理们不乐意了,毕竟他们就是靠收取管理费而赚得盆满钵满。
2007年,某著名基金经理公开向巴菲特挑战,发起一个为期10年的百万美金赌局,赌局的一边是这位基金经理在华尔街选择的5家知名FOF基金,另一边是巴菲特选择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10年后的2017年,五家参赌基金完败。巴菲特一边笑纳百万赌资,一边不忘挖苦这些基金管理人:无论赚赔,收费永不客气。
这个世界,有个很反常识的现象,那就是从业未必专业,这在金融领域尤为严重。
至此,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投资要循序渐进,立足先赢,再求大赢,这也是孙子兵法先胜后战的思想在投资领域的实践。
基于前面的解读,我们以沪深300为例。
沪深300指数基金代表上市公司全体中相对优质的企业群体,所以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回报>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回报>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回报>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加上通胀才是名义GDP)> 长短期债券回报>现金及货币基金回报。
大胆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这是上道了。
而指数并非只有一个沪深300,且沪深300也并非就是最好的指数。
所以我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在确保能够获得高于GDP增长速度回报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投资,通过学习资产配置和挖掘优质企业来进一步提升投资回报率。
投资,就是如此简单。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