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下香江,恒生科技ETF大战硝烟弥漫!

最近,ETF密集发行的消息再次霸占各大基金媒体的头条位置。

仅在5月6日一天时间里,六只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就全部获批!这六只ETF的管理人包括华夏、易方达、华安、大成、博时、嘉实6家基金公司。

消息一出,各家基金公司就已摩拳擦掌,不谋而合的选择在本周火线发行,颇有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架势,每一家公司都在奋力抢占着香江ETF市场的“高地”。

如果算上挂钩港股ETF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那么在本周内,已有七只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同时发行,堪称“七剑下香江”!

五月的ETF发行市场,火药味很浓。

火线入场,香江市场“硝烟弥漫”

“兵贵神速”,分秒必争,很多基金公司在宣传资料都还未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就已定下募集时间,最快开始募集的,离获批日仅隔了3个工作日!

从发行时间点来看,大成恒生科技ETF率先“抢跑”,是唯一一只在11号开始募集的基金。华夏与易方达则坚信兵贵神速,发动“闪电战”,募集时间仅1天!

费率和流动性是ETF的核心,老娘舅将他们的费率和认购要求列在一起做了个对比。

在管理费与托管费上,易方达再次扮演价格屠夫,华泰柏瑞紧随其后,其余ETF差别不大。而想搭上这7只ETF的东风,最低认购份额1000份。

从被动指数型产品规模、QDII股票型产品规模以及管理相应产品时间长短上,或能一窥这7家基金公司管理QDII股票型ETF的实力!

数据来源wind

截止2021年5月8日,在被动指数型产品规模上,华夏(超2200亿)一骑绝尘,领先优势巨大。易方达(1313亿)、华泰柏瑞(860亿)分列第二、第三。

在QDII股票型产品规模上,华夏与易方达双雄并立,不分伯仲,其余4家与之相比有些差距。

从拟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来看,华夏的徐猛(786亿)、华泰柏瑞的柳军(638亿)、易方达的成曦(577亿)居前三甲。

恒生科技指数ETF背后——中国互联网银河舰队

为何本次6只ETF获批会让市场如此躁动?还得唠唠其根源——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正式发布,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100、皇冠钻石版科创50”,收纳了30家在香港上市的与科技高度相关的企业,以市值大小作为“门槛”。当前权重股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快手、京东、小米、网易、百度等公司,覆盖了互联网、电商、社交、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健康、软件等行业。

(总市值排名前20成分股,截止2021年5月11日)

但是,恒生科技指数目前收纳了31只成分股,多出来的那只是快手。原因是该指数有个快速纳入机制,只要新股上市首日市值能排在30只成分股前10,就能在第10个交易日进入成分股之列。截止5月10日,快手总市值在成分股中排名第四,排在京东前面。

从阵容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既是香港股市的“超核心资产”,更是内地普通投资者“可望而难得”的“真稀缺资产”。

随着这七只ETF的发行,咱们内地投资者终于可以简简单单的布局港股核心资产。

从业绩来看,这一篮子优质的成分股使得恒生科技指数在疫情后的表现十分亮眼!自2020年3月23日到今年春节前,仅仅一年时间,恒生科技指数就有141.05%的涨幅,超额收益惊人。而同期纳斯达克涨幅为103.10%、相较之下黯然失色。

自今年以来,截止4月30日,恒生科技指数涨幅高达21.14%,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与恒生指数。

尽管过去一年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惊人,但从估值来看,当前的市盈率仍然有很大吸引力。

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5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数PE百分位仅为24.90%,这意味着在当下,该指数的“价格”仅高于约25%的历史价格。相较之下,目前纳斯达克100指数PE百分位为72.02%,恒生指数PE百分位为40.56%,都高于恒生科技指数。

“七剑”下香江,谁将主“沉浮”?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ETF发行市场素有两大规律。

第一,对于宽基指数而言,发行时间越早越有优势。例如,同样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全市共有19只,规模位列前三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49亿,2012年5月4日成立)、华夏沪深300ETF(规模297亿,2012年12月25日成立)、嘉实沪深300ETF(规模236亿,2012年5月7日成立),三者规模合计占比71%,成立时间均早于其余16只ETF!

本次恒生科技ETF相关产品除博时与华泰柏瑞之外,募集时间挨得都比较接近,“先发”争夺十分激烈。

第二,首战即决战,首日规模往往能定下未来龙头!过去国内新能源车ETF与5GETF扎堆发行时也很惹眼,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发现,基金首募规模居首者,在基金上市以后也会一直独占鳌头! 

(新能源车ETF规模数据,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年3月31日)

(5GETF规模数据,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年3月31日)

恒生科技ETF只是开始,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国股票型ETF起步于2004年。直至2020年末,规模总和约为7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与引领全球ETF投资浪潮的美国相比,起步晚11年,规模仅为后者的1/33!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0%,未来股票型ETF的市场,规模仍有极大增长空间。

站在当前时点,我国股票型ETF的天下仍由宽基指数ETF主导,而跨境(QDII)ETF占比仅为3%。随着这次恒生科技ETF的陆续上市,也将深刻影响到跨境(QDII)ETF的格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七只连发的恒生科技指数ETF只是开始。纵观全球各大资本市场,ETF已成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最主要的配置工具之一。随着近几年我国ETF市场的飞速发展,“指数化投资”的趋势也已愈发明显。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若重返30岁,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专业的投资知识,我会拿钱去买一个低成本指数基金。” 

站在时代的浪口,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拥抱朝气蓬勃的ETF,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基金解读]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