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竞争力 多只债基降低管理费

股震债暖行情中,投资者配置稳健类产品的需求增加。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多只债券型基金降低管理费率。多位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投资者机构化趋势和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基金公司调低债基管理费率可能是大势所趋,并将对传统费率结构形成冲击。

提升产品吸引力

多只债基降低管理费

近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基金合同》的约定,该基金第七个封闭运作期至5月17日,以当日为支点浮动费率计算基准日,对该基金管理费予以调整:该基金当期净值增长率为2.1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71%,符合管理费率下调条件,基金管理人将以本期全部补差保证金420.48万元对基金资产进行补偿。

根据基金合同,该只基金的基准管理费为0.7%/年,按照管理费率下调原则,其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管理费率调整至与后者相同。管理费率下调的上限为20%,当管理费率下调达到基准管理费率的80%时不再下调。

除了以管理费补偿收益之外,更多债券型基金今年也调低了管理费率。国泰基金决定自5月25日起修改旗下国泰农惠定开债的年管理费率,由原1%降至0.4%。易方达信用债、上投摩根强化回报、银华信用四季红等基金管理费或托管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谈及上述现象,北京一位公募市场部总监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司的部分绩优债基也下调了管理费,主要是考虑到债基多数是机构投资者持有,在今年股市大幅震荡、债券行情回暖的行情下,“固收+”产品走红,散户成为重要参与者。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公司大幅调低了管理费率,希望给普通投资者更好的持有体验。

华南一家中型公募产品部负责人分析,近期多只债券基金降低管理费,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春节后股市震荡加剧,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但债券市场绝对收益率不高,调整管理费和托管费提高产品收益的吸引力,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第二,部分新获批基金的费率较低,也会引发存续基金下调费率;第三,部分债券型基金让利投资者,可能与机构占比较高有关,机构希望通过降低费率来增厚收益、缩减成本。

“降低费率对增厚收益效果有限,但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机构客户来说,费率是一项考虑因素,主动降费率有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申购。”该负责人说。

管理费下调或成趋势

冲击传统费率结构

目前纯债基金的平均年管理费为0.34%,短债基金为0.29%,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为0.62%,指数债基为0.18%。

从近期公告调低管理费的产品多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固收类品种受到资金追逐,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有利于提升债基的吸引力。

上述华南中型公募产品部负责人表示,在投资者筛选债券类产品时,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及基金产品业绩表现会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因素,费率优惠的基金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但从长期来看,在规模效应、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合理降低费率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直接影响基金净值收益,有助于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降费潮”或对传统费率结构产生冲击。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机构化趋势和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债基等固收品种降低管理费的现象还可能延续。一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抬升,降低费率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吸引资金,而管理费是机构投资者较为看重的因素;二是近两年债券市场震荡,绝对收益率不高,适当降低管理费可以弥补收益率欠佳的问题。

上述华南中型公募产品部负责人分析,对比海外资本市场,中国公募基金费率仍偏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及基金业的放开,公募基金的各个方面要与国际接轨。近两年,降费公告屡见不鲜,未来公募基金费率下调或成趋势。同时,在基金与机构投资者合作逐步深入,基金规模效应,产品提升竞争力需求,以及让利投资者的趋势下,基金管理费率下降或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基金行业的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基金公司会更加重视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升产品的长期业绩。”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债市市场解读]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