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
五月的时候,收到两个不好的消息。有两位朋友的父亲,身体亮起了红灯。
好友A的父亲,在工作时突发心梗,情况危急,送到医院后医生直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事发突然,好友A彼时还在旅行中,听闻消息马上赶回老家。幸而医生反应迅速,当机立断,马上安排手术安装了支架,把人抢救回来。
好友B的父亲,则是因为肺部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是癌症中期。
几经会诊后,医生排除了手术治疗,最终确定了联合治疗的方案。而她,从茫然无措,到适应性地接受,再到寻医问药,寻找资金,一时之间,整个人快速成长。
我尽我所能提供些微不足道的帮助,解决一些细小问题。一直到五月中下旬,两位父亲的情况趋向稳定,好友们也重回工作岗位,渐有心力思考这些事情。
我们都是90后,而两位父亲的年岁都在55-60岁的区间,正处于身体风险极容易暴露的时期。
年纪渐长,加之我从事的大健康行业,这样的坏消息,听到的越来越多了,也看到了更多的人世无常。幸、与不幸常常只在一线之隔。
它和概率无关,和心力有关。
我们是否有足够坚强的内心去面对这一切,是否能承受最坏的结果,又是否能在糟糕的环境之中快速修复自我,而后给他人带来能量。
这些年,朋友们会咨询我保障,找我了解医疗资源。一交谈,发现,其实大家都十分担心父母的身体情况。
同时,也都带着隐隐的焦虑——害怕他们真有个万一,以自己当下的能力,无法支付起最好的治疗资源。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巨大的伤痛。
所以这两年,感触最深的是,90后们都在捉紧着成长了。慢慢的,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自己的“小确幸”、“小幸运”的圈子之中坚强踏出,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倾注更多的关心。
因为,那些一直以来保护着我们的英雄、会永远给我们遮风避雨的父母,也到了需要我们反过来,好好照顾他们的时候了。
龙应台说过一句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但其实,作为孩子,子女也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也希望,与父母的关系,能像他们小时候给予我们最好的照顾与陪伴一样,让他们也拥有亲切与有爱的晚年。
好友跟我说,在她赶去机场的路上,她的父亲已经带着氧气罩上了救护车。一听到她母亲和她通话,还坚持要自己拿过电话,亲自跟她说不需要赶回家,只是小毛病…
而当她从机场赶到医院,正好是她父亲刚刚苏醒的时候。一眼见她只穿着短袖,随即严厉地批评她穿的太少,要她马上回家穿多件衣服…
我一听,鼻子泛酸。
五月初的南方,高温,闷热,到处都开着空调。
但父母,永远觉得我们穿的不够多,在空调房里也容易受凉。
我们与子女
图片
近日,”躺平“伴随着”开放三胎“的讨论喧嚣尘上。
一友人说:“真正的躺平,没有一点声音。我不会摇旗呐喊,亦不会昭告天下。我只会默默地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完,然后安静离开。不给这个给不了我们未来的社会,一点点期待。开放三胎?那就开放吧,与我无关。”
听完,我想到一句话——当目标远远高于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那就不能称之为目标,应该叫痴心妄想。
作为20世纪最后一群新生儿,父辈们赶上改革开放的年代,90后大多数作为独生子女,成长时期的生活条件相对富足的,加之父母开明平等的教养,大多数人具备了细腻的情感,温和的包容能力、温良的共情能力。
如果房价没有逆天上涨,和工资收入保持着相对一致的增长速度。90后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会有新的姿态。
然而想象总是美好的。
更多的是,幼时的物质相对充足与当下、甚至未来的资源极度稀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大部分90后对未来的世界望而却步。
甚至,再往下深入问一句,我们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更好的条件?
大部分人,安静了。
以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单是让孩子免受搬迁之苦,有自己的房产遮风挡雨;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权这样的基础条件,就不容易做到。
更别提,我们如何让孩子们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具备完善、自信、积极的人格,成为能创造价值的人。
内卷在加剧,被迫卷入竞争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人,还有那些未出生的孩子们。
简单总结,90后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即面临着三座大山。
成为更好的自己,包括升职加薪、个人追求;
觅得优质的另一半,捉紧时间生下孩子,培养出优秀的后代;
父母年岁渐大,从保护者到依赖者的角色变化,养老医疗、心灵照顾需得提前准备。
对于独生的90后而言,从一个被呵护有加的孩童到一下子进入社会角色,同时需要承担起诸多重要责任,着实不容易。
于是就有了躺平一说。其实,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大部分人便只能保留已有的能力,选择其中1-2件事去完成。
而在已经存在的责任与需要发展的个人追求面前,有人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有余力照顾好父母,回报这一世的恩养。
对于那些存在于未来的暂时不可视婚姻、生育、生养的风险,则放弃。不婚、丁克等都是基于这个时代的选择产物。
所以,当躺平、开放三胎的消息一同登上热搜的时候,有部分90后,没有一丝的愤怒慌乱,全民讨论的热潮也无法在他们心里投上一点涟漪。
因为他们早就在思考,在协调自我价值与父母养老的需求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全职儿女”。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与科技的发展让个体受益颇多,同时也产生出新的社会矛盾与思想意识。很多事情上,难以直接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方法。
但是,观念的推陈出新,意识形态的多元发展,无疑又将推进新时代的发展,谁说就不会是更好的未来呢?
这群人呀,依旧热爱着这个时代,仍然想努力地创造更好地未来。但是能力有限,当下先退而求其次,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剩余的,还需要时间。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