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创业,反目成仇

创业不到一年,张三和他的合伙人闹掰了。

去年他们俩人搞了个财务咨询公司,给人家代办企业注册,代理记账这种。

张三早些年在这种公司上过班,干了一年多,行业的玩法也摸透了,寻摸着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自己干。

为了开这个公司,张三思前想后准备了很多,办公楼也看了好几个地方,二手家具市场也反复跑,但忙活了一个月,还是迟迟没有确定下来。

论技术经验,张三已经在行业里面莫怕滚打一年多了,业务层面不说炉火纯青,应付基本的业务没啥问题;

论启动资金,这一年从业务员干到小组长,底薪加提成拿到手也将近20万,张三多年光棍,外加资深宅男,一年下来也攒了十几万,启动资金也足够了;

论业务资源,这个具体的玩法有点敏感,康哥这里不方便讲,张三也通过一年多的跑腿也对接,掌握了一手的渠道资源,公司一年的业务量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按理说早已万事俱备,只欠开张了。

啥都不缺,撸起袖子干就完事呗,还犹豫啥?

张三夜里辗转难眠,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失眠一宿的张三,早早就起床了,在楼下早餐店撸煎饼果子。

电话突然想起来。

是哥们赵四打来的。

打电话找张三干嘛?

原来赵四开着的那家台球馆生意不如以前,但关门吧,又舍不得,毕竟现在开着养家糊口没啥大问题,想着问问张三有没有合适的副业可以搞搞,赚点外快。

俩人一顿寒暄,话题很快讲到重点上。

张三在给赵四讲了自己的商业计划,赵四一听,立马激动起来,说赶紧约个饭,边吃边聊。

一顿饭的功夫,赵四便下决心投资张三,一起合伙创业。

赵四心里咋想?

总投资也就二十来万,张三又有行业经验,有资源,这玩意只要租个办公室,招几个大学毕业生就能开干,现金流稳定,总投资又小,亏损的风险可控,这事能成。

俩人一合计,这个创业合伙计划就落地了。

总投资20万,张三李四各投一半,股份对半开,李四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日常经营啥的都张三说了算。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顿饭的时间,就搞定了合伙人。

张三心里美滋滋。

..........

第一次创业,张三动力十足,从选办公场地,到采购二手办公家具,招人,写公司经营手册,忙得不亦乐乎。

按照公司愿景,第一年至少能完成200家以上的企业订单,全年服务费做到100万左右,扣除经营成本,公司至少能做到20万左右的净利润。

来年再把业绩翻一番,哎,妥妥稳赚50万一年。

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张三有相对全面的经验和资源,但到了自己创业做业务,这一切都变得困难起来。

搞了大半年,勉勉强强不到100家的签约,而且为了签单拿到现金流,很多单子都是打折做的,半卖半送,利润微薄。

一个人干了全公司的活,股东却啥事都没干,拿50%的分红,更关键的事,忙活一年也没几块钱啊,还不如自己打工赚的多呢。

一想到这,张三内心忿忿不平。

事情一起做,要赚一起赚,要亏一起亏,张三想明白了。

他得找赵四谈谈,让他到公司来全职干。

赵四呢,台球馆虽然大不如前,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每个月赚的利润能够养家,而且经营这种场所,得老板在,离开老板,生意很快就黄了。

而且,财税工商服务行业赵四也不懂啊。

几番沟通无果,公司这边又进展缓慢,现金流逐渐吃紧,张三焦虑了。

最终,俩人一合计,公司几乎以成本价把客户并购给了同行,还欠人家一个人情。

清算完,俩人分了账,连个散伙饭都没吃。

这创业创的,张三内心不是滋味。

..........

合伙创业是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

我们需要思考创业这件事的成本,需要构成的资源组合,如果需要股东,股东之间是否优势互补。

懂技术的和擅长营销的,一块组合;

懂管理的和擅长公关的,一块组合;

合伙人的价值,是强强联合,是势能互补。

为了合伙而合伙,特别容易着火。

前段时间,我指导海参姐做短视频,结果没拍几条视频,就小火了。

他们当地的各种媒体和同行公司纷抛来橄榄枝。

面对涌上来的【机会】,海参姐一时间有点措手不及,问我怎么办。

我看了看她发给我的一些【机会】,大部分都属于【劣质】的合作意向。

什么叫【劣质】的合作意向?

就像赵四的投资意愿,赵四能掏钱吗,能。

但赵四除了掏钱,好像对公司啥忙都帮不上,而且十万块钱占了公司一半的股份,这绝对不利于公司那些负责干活的人。

短视频自媒体创业,刚开始需要啥合伙人?

脚本、拍摄、剪辑、运营,前期啥都一个人干。

投钱?

运营一个垂直领域的号,如果内容做到位,前期最多也就一两万块钱,一个号就做起来了。

一两万块的投资成本,还需要啥投资?

投资5000块,占股50%吗?

短视频的核心,90%归功于作品内容,作品内容的好坏决定了一个视频的去向。

拍摄、剪辑、运营,这些需要投资啥?

一条视频还没拍,上来就整个三五人的团队,每天开会研究中午吃啥菜?

而且,对于【每个股东都不专业】的情况下合伙,很容易造成一种撕逼下场,那就是抢功劳。

视频拍火了,出镜人、拍摄、剪辑、文案、后期运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应该分最多的钱。

这能不打架吗?

总投资小,轻资产,投入产出比高,对运营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这些创业,尽量还是不要去找人合伙,最多,拉上自己的男女朋友帮忙。

什么时候可以拿投资?或者说可以收合伙人?

等账号做到一定规模,等整个变现逻辑已经跑通,有正向的现金流的时候。

账号价值、IP价值,以及流量和营收这些都能用数据化评估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可以考虑引进投资,或者引入合伙人。

因为能够走到这步,咱也清楚需要什么资源来给我们补充,让我们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我忽然想起《泰囧》里的片段,王宝强祖传的烤饼,好吃到一批,每天限量销售,供不应求。徐峥作为专业的【投机人】一听,这生意可以啊,我来投资,搞连锁店,两年开满全国,三年直接A股上市!

但最后为啥不能连锁?

烤饼这玩意,吃师傅手艺啊,没宝强不行!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