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央妈宣布全面降准,今天几大股指齐欢腾,创业板指数创了历史新高,2015年被创业板指数套牢的人终于可以解套了。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之前在国常会上,市场普遍估计不会全面降准,只会定向降准,主要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定向为小微企业减负。没想到央行突然宣布全面下调准备金率50点,释放近1万亿流动性。
在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困境,货币政策也随之正常化,实际上从去年10月底就开始边际收紧流动性了。我们一直说不搞大水漫灌,为什么现在突然宣布全面降准呢?释放的1万亿流动性是否会起到预期效果呢?
降准的原因主要是中央预计未来经济会下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都不给力。
原本我们的出口很旺盛,因为欧美国家由于疫情原因生产停摆,叠加印度疫情,很多订单转移到了我国生产,导致我国的出口非常强劲。但随着全球疫情逐渐被控制,国外产能恢复,我国的出口优势就不存在了,我们出口的高增长明显不可持续。而且现在运费这么贵,成本这么高,即使出口这么火,也赚不到几两银子。
再看投资,我国的投资主要是靠地产和政府基建投资。地产的惨状大家都有目共睹,国家重拳出击,挤压房地产泡沫,地产在经济贡献中不拖后腿就烧高香了。地方政府现在也不敢随便花钱,主要是没钱花,地方专项债发行缓慢。地方债务的到期压力很大,基本靠借新还旧,寅吃卯粮。而且现在也不敢赖账,担心债务风险传染。
政府不敢借钱搞基建,财政支出速度很慢,不但投资起不来,也导致了农民工返城务工的幅度大幅不及去年,影响了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
现在由于PPI和CPI的剪刀差,国内中小微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上游价格太高。但由于中小企业同质化强,竞争激烈,价格无法向下游传导,使得他们承担了上游转嫁过来的成本,很多中小企业活得很难。但中小企业才是承载就业的主力军。如果中小企业破产,那么将来就业、消费等,都会受到一连串的打击。现在消费数据已经非常不妙了,4月和5月,如果剔除低基数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只有1%左右,不仅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甚至比去年下半年还要弱。
所以,现在就得马上降准,即使有通胀压力,因为国家看到了未来经济下行的风险,以及银行体系里面的风险。那么降准有利于哪些领域呢?尤其是能定向支持到中小企业吗?
降准能不能帮到中国经济,取决于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到底有多少能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如果银行不愿意借钱,降准就像用力打在一堆棉花上一样。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由体制造成的,即使再降准,银行也不见得愿意把钱贷给中小企业。
这次降准有利于哪些资产呢?
房地产就别想了。万亿资金能否流向楼市,取决于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有无缓和的可能。目前来看,没有。
楼市不行,股市行吗?降准释放了流动性,是有利于估值提升的。比如去年疫情期间股市暴涨,大家齐齐赚的就是央妈的钱。但纠结的是,降准暗含着官宣经济下行,大家又担心业绩下滑。所以股市很分化、很分裂。中金预测下半年国内股票可能在指数层面表现较为平淡,建议投资人轻指数、重结构,关注高景气度、有长期产业成长逻辑的行业细分赛道,同时降低不具备结构性成长特征的周期股配置。我一般建议客户买中证500指数或中证1000指数的增强产品,要不就推荐历史业绩优异、选股能力突出的主观多头基金。
另外,利率降低有利于债券的配置。国债利率可能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中美利差处于历史高位,中国利率债在国际投资人看来优势明显。同时,跟股票的估值来比的话,利率债估值相对较低,配置价值较高。所以开始逐步给客户推荐以利率债为主要配置方向的债券基金。
下半年搞点哑铃式资产配置,一方面是靠着超额收益相对稳定的指数增强基金做进攻性配置,一方面靠着能提供稳定收益、并有可能迎来配置拐点的债券基金做打底资产。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