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推进国际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当务之急。
如何在国际市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实力?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在近日“四刷”进博会的中国乳企龙头蒙牛身上窥得一丝答案。
作为中国乳业最早实现“走出去”的乳企之一,如今蒙牛已经形成了以东南亚为主阵地、以欧美为高端研发与技术合作方、以大洋洲等区域为优质奶源供应地的国际全产业链布局,堪称中国企业国际化传播的样板。
这背后,是蒙牛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同时注重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持续体现大企业的担当,这最终让蒙牛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认可,进而树立的高大的品牌形象。
此外,在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下半场,蒙牛精准卡位了高端常温奶、低温奶及奶酪这三大潜力赛道,不断优化的产品格局亦为其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而国际化的发展为蒙牛打开了营收端的天花板,产品结构的优化则让蒙牛盈利水平显著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明显上升通道中的蒙牛,亦正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 01 /连续四年亮相进博会,蒙牛国际化战略硕果累累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此前三届全勤的“老朋友”蒙牛,本次携手西兰雅士利国际、澳大利亚贝拉米、丹麦Arla阿尔乐再度亮相。
进博会可以说是全球优质资源对接中国消费市场的快捷通道,也可以说是国际优质品牌联姻国内客户的重要纽带。而“四刷”进博会的背后,蒙牛持续推进的国际化战略也已经硕果累累。
作为中国乳业最早实现“走出去”的乳企之一,多年来,蒙牛紧密贴合“一带一路”政策,以“汇聚全球资源引领高品质生活”为理念,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阻碍、持续精耕细作。
具体来说,一方面,蒙牛持续布局全球优质奶源,截至目前,已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达68座,年产能合计逾1000万吨。另一方面,蒙牛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已经打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柬埔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总的来说,已经形成了以东南亚为主阵地、以欧美为高端研发与技术合作方、以大洋洲等区域为优质奶源供应地的国际全产业链布局。
对于蒙牛而言,国际化的成功推进意义重大。一来帮助其破解了资源获取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为其未来收入的增长打开了天花板。对于志在国际化的优秀中国企业来说,蒙牛的成功亦为后来者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
/ 02 /用责任和担当赢得尊重,蒙牛完美书写国际化故事
中国企业如何讲好国际化故事?剖析蒙牛成功的背后,答案是用责任和担当赢得认可和尊重。
一方面,蒙牛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同时,十分注重履行国际社会责任。
比如2015年,蒙牛雅士利在新西兰奥克兰市的波基诺小镇建了一家新工厂。该工厂在做好经营的同时,积极为当地社区建设学校和图书馆、资助医疗中心、为癌症患者筹款、向有需要家庭捐赠流感疫苗等。获得了当地和海外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另一方面,蒙牛以高标准的自我要求,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持续体现大企业的担当。
比如,2017年,蒙牛提出“全球乳业共同体”战略构想,旨在促进乳制品产业为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饥饿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等作出更大贡献。今年,蒙牛还主动加入了由全球乳业论坛组织发起的“乳业净零之路”倡议,与多国同行共同探索乳业低碳发展路径。
当这种责任和担当汇集成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中国故事,蒙牛也在国际化的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乳品联合会(IDF)2021年度全体代表大会上,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连任了IDF董事,而这是IDF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董事。除此之外,卢敏放同样也是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首位中方董事及全球消费品论坛(CGF)中国董事会、世界经济论坛工商理事会(WEF-IBC)等多个重量级国际组织的高级别成员。
蒙牛也连续成为FIFA 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以及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官方合作伙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乳品合作伙伴、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官方合作伙伴。今年还蝉联了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是唯一入选的港股食品企业。
这种持续演绎的正向循环,正是蒙牛品牌形象得以树立及国际化推进得以成功的奥秘。
/ 03 /卡位三大潜力赛道,蒙牛产品格局不断优化
如果说,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的软实力,那优秀的产品则是企业的硬实力,同时也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及国际化能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这在蒙牛身上,同样能看出中国龙头乳企的底色。
客观来说,当前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具体表现为,整体增速趋于放缓,但结构性机会仍然突出。其中,高端常温奶、低温奶及奶酪等非液态奶乳制品是公认的三大潜力赛道,同样也正是蒙牛的优势所在。
受益于消费升级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近年来,高端常温奶需求持续提升。而提到高端常温奶,便不能不提“特仑苏”。
2005年,正是蒙牛“特仑苏”的推出,开创了国内高端常温奶的先河。如今经过16年的发展,“特仑苏”已经成为年销售超过200亿的现象级大单品。且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今年上半年,特仑苏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仍超40%。
“特仑苏”是高端常温白奶,与之对应的高端常温酸奶“纯甄”,则是蒙牛的另一个拳头产品,年销售额亦已超100亿。
低温奶由于采用巴氏杀菌技术保留了更多营养成分,近年来,同样愈发被消费者认可。这方面,同样是蒙牛的主阵地。
在低温酸奶上,多年来,蒙牛的“冠益乳”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低温鲜奶上,近年来,蒙牛不仅推出了自有产品“每日鲜语”,其与可口可乐携手打造的“鲜菲乐”今年也已正式面世。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蒙牛在低温奶(包括低温酸奶和低温鲜奶)市占率高达30%,已连续17年排名第一。
有着“奶黄金”之称的奶酪产品则是近年来中国乳制品新兴起来的细分品类,这方面,蒙牛除了自有产品,还通过并购的方式控股了“中国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
在精准卡位的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蒙牛的产品结构无疑也将不断优化。而事实上,除此之外,无论是奶粉产品还是冰淇淋产品,蒙牛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可以说没有短板。
/ 04 /营收稳健增长,蒙牛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国际化布局的成功及产品格局的不断优化,在蒙牛的经营数据上也反映的较为明显。
今年上半年,其营收达459.05亿,同比增长22.3%,业务板块增速均大幅领先行业。
在营收稳健增长的背景下,蒙牛也在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2017年至今,其股价涨幅高达237%,哪怕在今年消费股普遍大调整的背景下,其依然实现了逆势小幅上涨。
与之对应的,蒙牛优秀的表现也获得了获得券商的一直看好。比如,国泰君安研报认为,到22年,蒙牛“特仑苏”销售收入将超300亿,其鲜奶及奶酪产品亦将在未来两年保持迅猛增长,得益于此,蒙牛估值存在提升空间。
兴业证券研报则表示,蒙牛当前营收增速提升、销售费用率下降,处于5年业绩翻倍战略首年,投资价值凸显,给予买入评级。
显然,“打通了任督二脉”的蒙牛,正迎来最好的时光,且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