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几个亿存款说没就没……

真是活久见。

11月15日,上市公司科远智慧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存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3.45亿元存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2.95亿元被质押给无关联企业(南通瑞豪的贸易公司)进行融资担保。

并同时向警方和银保监报了案。

这2.95亿中,有4000万,由于融资方逾期已经无法赎回了。还有2.55亿继续被质押中。

也就是这家贸易公司如果继续不还钱,剩下的钱也要拿来抵债。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第二起类似案件了。

上一桩是一家医药企业济民可信,说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28亿存款被渤海银行用于担保,还因为第三方公司贷款逾期还被划走了4.5个亿。

济民可信和渤海银行各执一词。

济民可信说我什么都不知道,钱没了,你银行要负责。

银行说济民可信私下收了中间人高于银行三倍的利息,是自愿做担保的。

双方就一直在扯皮中。

和大家科普一下大致是怎么回事。

资本市场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活络很多。

A企业想借钱,但是不符合银行的贷款资质,需要找第三方做担保。

B企业呢,又在银行存了一大笔钱,利息也不高。

这时候就有中间人来撮合了,说A是有能力把钱还上的,B你就拿存单去做个担保吧。A私下再承诺给B一笔利息。

事情就这么定了。

一通骚操作下来,A企业拿到了贷款,B企业赚了一笔的利息,银行旱涝保收冲了业务,一举三得美滋滋。

如果钱还上了,皆大欢喜,可万一钱还不上,就要惹大麻烦。

这种操作存在很多问题,拿科远智慧的2.95亿举例。

首先两家公司到底是谁参与了贷款和抵押的流程?

不管是贷款还是抵押,这么大的金额,银行和两家企业,都要有能说得上话的人参与吧?总要签字盖公章吧……

结果科远智慧说不知情、钱没了已经报案了,

浦发银行也说不知情,也报案了。

融资方南通瑞豪贸易就更搞笑了。法人找不到了,持股70%的实际控制人,说是几年前身份证借给别人开了这家公司。

自己就是个卖点小东西糊口的个体户,啥也不知道。

这种情况,肯定是没有走公司的法定流程,但是在银行这里最终还是办理了质押程序。

几个亿又不是几十万,这么儿戏吗?还是都在装傻充楞?

如果是暗箱操作,未免也太暗了吧

如果这家贸易公司法人、股东都是“假的”,也没有什么正经业务,岂不是空手套白狼?谁又是其中的获益者呢?

以上也只是推理,事实到底怎么样,还得等警方的调查结果。

现在最恐怖的是,这样的事儿一个月连续发生两起,而且存贷款企业和银行明面上都有利可图。

当一个房间有一个蟑螂的时候,就得考虑是不是有一窝蟑螂了。

这种灰色地带如果大规模存在,就是巨大的金融风险,应该好好查一查了,不要让它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们群众就坐好小板凳吃瓜的同时希望自己不被波及吧。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