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产品价格调整的公告。公告称,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三全将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
公告一出,网友评论,“速冻水饺也要吃不起了”。
事实上,三全在今年的2月份已经对水饺、馄饨、汤圆等产品进行了5%左右的提价。这两轮的提价都与国内大宗商品大幅上涨有关,两次提价过后,三全的部分产品价格将提升15%左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全食品此次提价原因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第一,内部成本;第二,外部竞争;第三整体业绩、利润和股价的需求。
成本管控和利润自然是企业经严格必然要求,然则在外部竞争端,三全所面临的不仅是速冻同行们在低位价格、同质产品上的竞争,更需警惕的则是速冻饺的替代品现包饺品牌的进入和崛起。
据现包水饺连锁领导品牌喜家德官网,目前其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有超过600家门店,均系直营;而另一家以现包现卖为经营特色的袁记云饺的门店数已经突破2000家,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社区中。
这些现包饺门店正在一步步的侵蚀速冻饺市场。
速冻饺VS现包饺——真正的战场
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速,让不少家庭放弃了复杂费时的烹饪环节,更多年轻人下厨时间较少,速冻食品成为年轻人不二的选择,而又以速冻饺居多。
饺子是我国冷冻食品市场销售额占比最大的品类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种种迹象已表明,速冻饺正面临向高端升级和被现包饺替代的风险。
2020年,是速冻饺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被众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速冻行业持续增长的前兆。但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并不其然。
新冠疫情的出现,让速度行业一度“虚假繁荣”。据三全食品的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其净利润则达7.68亿元,同比增长了249.01%。
在营销上一向擅长的钟薛高,甚至也加码速冻水饺市场,推出速冻饺新品理想国。“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则是推出30天的短保速冻水饺,主打“短保30天,饺子更新鲜”,与传统长保速冻水饺同台竞争。
疫情的常态化,使餐饮行业逐步恢复正常,速冻食品销售额下滑趋势明显,这一点从三全2021半年报可以看出,上半年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减少了38.55%。
很显然,速冻饺市场整体上正向高端、健康的趋势发展,传统的以低价为策略的速冻饺市场正面临着被升级淘汰的可能。
但是,水饺作为主食的一大品类,高端化、健康化只是速冻饺变革的一个次要方向,真正发生变革的领域是从速冻转向现包。
因为速冻的故事再好听,也比不过一句现包饺更新鲜、更健康。产品价值上的超越和升级,以及无需再教育的消费者意识,让现包饺市场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资本的嗅觉从来都是最灵敏的,这一变革也深刻的体现在资本领域。早于8月13日,现包饺品牌熊大爷完成A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头,番茄资本跟投。融资成功的熊大爷,代表了资本对现包饺未来趋势的研判。而喜家德多年来经营上的成功和全国范围内的拓店早已经佐证了现包饺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以三全、思念等为代表的传统速冻水饺品牌,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通过提价来保持市场份额,而应当思考如何应对现包饺品牌对速冻饺市场的侵蚀。
从产品底层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来讲,速冻饺没有任何的机会,那些以速冻而起家的品牌,如果不适时的推出现包饺新品,很可能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社区VS商场——差异共荣
“全国有扛把子喜家德,南有袁记云饺做鲜食,大娘为了你包水饺,后起之秀小恒水饺,从南到北老先锋东北饺子王,更别提上了船就下不来的船歌鱼水饺......”
这个小段子,深刻反映出现包饺市场暗藏着大大的江湖。
基于南北的地域差别,现包饺行业目前分化出以东北水饺为代表品牌的喜家德、以广式云吞为代表品牌的袁记。前者截止到2020年,全国600多家门店,年产值30个亿;后者8年时间,门店数突破1000家,年产值10个亿。
喜家德——做好吃放心的饺子
喜家德发源于东北鹤岗,以放心美味、好吃、干净、原创一字型长条水饺而闻名大众,招牌水饺虾三鲜经久不衰,如今是东北水饺的代表品牌。创始人高德福对饺子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从小事、从细节处对饺子的口感和质量不断精进。
就像喜家德在其宣传片里谈到的,“成百上千次的打磨,才有了热腾腾的饺子”。
最重要的一点是,喜家德为了保证每一家店的饺子品质,所有门店都是自营,不搞加盟,并创立独有的”358机制“和水饺大学,来激励和培养人才,推动直营店的发展。
袁记云吞——现包现煮更新鲜
袁记云吞与喜家德一样,为了保证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同样是在供应链上下大功夫,投资组建汉嫂食品公司,建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面制品生产线,生产和销售云吞饺子面皮、生鲜面、半干面、云吞面、拉面、礼盒面等面制品。
为了快速扩张和门店拓展,90%以上的袁记云吞门店都来自于加盟,虽然加盟费高达16万,但仍抵不住加盟商的开店的步伐。相比于喜家德,袁记显然更在乎扩张速度,在商业模式跑通后,马上开放加盟,扩大自己的市场领地。
喜家德和袁记对比分析
袁记则紧抓消费升级趋势,避开与喜家德在商场、堂食等领域的竞争,转而开辟出生鲜外带饺子的消费情境。在空白的市场领域,袁记迅速在社区周围进行开店复制,走出一条与喜家德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现包是趋势——饺子江湖
谁“煮”沉浮
作为现包饺连锁化经营的先行者,喜家德饺子领域生鲜外带的变化是有警觉的。
2021年中旬,喜家德推出全新子品牌吉真,以东北水饺为特色,同样是主打“现包现卖”,定位“生鲜零售“。门店模式以档口为主,不设堂食,门店面积在10—30平方米左右,3个员工便可以正常的经营店面。
无疑,这是喜家德在看到生鲜饺子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后,为应对冲击而推出的新品牌。一方面,吉真能够充分借鉴喜家德的传统优势和基础,另一方面采用喜家德、吉真双品牌战略,可以保证消费者在认知端不受干扰:喜家德是在商场吃的精品饺子,而吉真是带回家吃的生鲜饺子。
借力喜家德强大的超过20年饺子经验的运营团队和全国600多家门店背后的物流运输体系,可以说,吉真既吸收了喜家德的“养分”,又打开了“生鲜饺子”的新模式和市场。
同属于生鲜饺子的吉真和袁记来说,二者之间面临着直接的竞争关系。虽然袁记凭借生鲜饺子社区店发展的空窗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相当数量的门店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但是,吉真背靠喜家德,极有可能依托资源和团队优势,后来者居上。
当然,吉真和袁记所真正面临的问题,围绕吃速冻不健康的痛点需求,去共同放大品类价值,教育消费者从速冻饺转向吃现包饺,精准传递吃“现包饺”更健康的信号,唤起消费者的购买行动。
饺子行业消费者价值链
回到文章篇头谈到的三全官宣提价,笔者坚定的认为这并不能挽救整个速冻市场的下滑,恰恰相反,这样的市场策略无异于抱薪救火,会加速速冻市场走向落没。
我们不是唱衰一方来鼓吹另一方,只是抽离出表象后去洞察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时代在变化,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顺应产业趋势,及早做出变革,或许是速冻饺企业们的真正出路所在。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