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基金陈启明: 恪守能力圈 战略性中长期持有优质标的

公募基金经理比拼的是速度还是耐力?每个基金经理心中答案各不相同。对于华富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陈启明来说,他更愿意做一个“马拉松式”选手。“行稳致远、恪守能力圈”是陈启明投资上最大的特点,即使是在当前正充分演绎估值修复行情的市场中,他仍坚守自己的投资风格,持续寻找能够兑现业绩预期的战略新兴产业,中长期持有优质标的,知行合一、风格不漂移。他管理时间最长的华富价值增长混合基金,2014年9月担任基金经理以来,任职以来回报达到379.04%,是同期基准的4.48倍。

不与市场博弈短期景气度着眼中长期业绩目标

陈启明认为投资要有耐心,不求持仓个股取得一年翻倍表现,更愿意等待业绩回报逐渐兑现,“基金投资最终赚取的是企业成长的钱,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壁垒都需要时间积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及确定性也需要时间印证。短期追风口并不是我擅长的,我更愿意去寻找性价比更好的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以获取企业盈利增长带来的收益。”陈启明说。

如何看待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陈启明有自己的见解。“市场非常关注短期,这反映出市场有效性在提升。很多时候,短期的事情容易让人沉迷其中,而把视角拉远来看,长期的确定性更高,我倾向专注去赚这种把握度高的投资,而不是去与市场博弈短期景气度走势。”

公募基金每天都可以看到业绩排名,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之下,要坚持着眼于长期,非常考验基金经理的定力。“我追求的是中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这需要基金经理脚踏实地去实践。首先要求基金经理不能好高骛远,其次是不能看到别人赚钱‘眼红’,要能够坚持自己的节奏,与市场做错位竞争,不断打磨并扩大自己能力圈。关注长期正确的事,短期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小。”

在选股层面,陈启明坚持有安全边际的成长股投资。把业绩持续增长作为鉴别成长股的核心标签,把拥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作为选股重要的决策考量。此外,陈启明强调,投资要有取舍,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相应的“加减法”,“例如,判断短期估值的高低就不是我所擅长的,未来要持续将精力放在判断企业的增长上。”

关注兑现业绩预期的战略新兴产业

谈及后市,陈启明表示,年初市场迎来一波调整,场内缺乏具备扎实基本面逻辑的行情主线,投资者情绪比较低迷。但跳出短期行情看,政策的脉络是清晰的,在明确的“稳增长”导向下,1月的7天OMO/1年期MLF利率已经下调10bp,更多货币宽松的呵护政策还在路上,短期内信贷传导虽然尚未完全通畅,但中期信用底部区域已经探明。在托底经济的同时,国家政策顶层设计层面,对于做好实体转型升级,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目标没有丝毫动摇,发展新一代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借力万物互联技术提升生产生活效率,在核心技术领域摆脱“卡脖子”局面的核心方向没有变化。宽松的金融环境更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水位保持。

“对于2022年的行情,我们并不悲观,这轮因资金面(短期内缺乏增量资金)和情绪面(海外风险情绪传导和场内主线不明)带来的市场调整,不会改变市场中长期上升趋势,对于建仓中的新基金是不错的机会。”

陈启明表示,在稳增长预期下,短期内部分价值股会迎来估值修复。但他自己将坚持对高成长性行业的排他性关注,在企业的成长趋势中,任何估值扰动带来的股价调整都可能是布局机会,这是成长股投资难度所在,也是其魅力所在。在后续的基金运作中,他也将以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和认知去寻找股价的安全边际,战略性中长期持有优质标的,灵活运用组合管理方法来平滑净值波动,做好预期收益和投资体验的双平衡。

据悉,由陈启明“掌舵”的华富匠心明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已启动发行。“2022年,我将恪守自己的能力圈,持续关注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空间巨大,且能持续兑现业绩预期的战略新兴产业,如泛高端制造领域的新能源(新能源车、光伏中下游、储能)、半导体、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大医药板块、财富管理行业中部分自下而上的成长性标的。”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