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餐厅通过港交所聆讯;周黑鸭净利不低于3.3亿元

后疫情时代,本周餐饮业还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呢?

一、产业资讯

1、李克强: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应给予无缝续贷支持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表示,疫情发生后,受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特别是接触性的服务业,其中量大面广的是中小微企业。他们的底子本来就薄,可以说是精打细算地经营,很多困难积累起来,让他们难以支撑。

对这些特殊困难行业,我们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这一块,餐饮、旅游、文化等行业就能享受到1800亿。他们不仅需要财政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金融业也要给予无缝续贷。对他们需要阶段性减免房租水电费等,有能力的地方也该予以支持。

2、国家统计局:2月份CPI同比上涨0.9%,猪肉价格环比下降4.6%

2022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下降3.9%,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1.2%。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9%。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6.0%,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8%,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3.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6%,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3、北餐协:北京将发布北京钻级餐厅消费指南,引导消费者关注“国人米其林”

3月11日,在2022北京消费季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贾飞跃表示,北京将发布钻级餐厅消费指南,引导消费者关注身边“国人米其林”餐厅,一刻钟即可体验享受品质餐饮,促进品质餐饮消费增长。 

据了解,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将联合生活服务类平台,对钻级优质餐饮企业发放千万专项补贴;集合170余家钻级餐饮企业全年优惠活动新品优惠、特价秒杀、霸王餐等一系列促销活动,线上发布钻级餐饮美食攻略,线下举办新品、特色展,展示钻级品质餐饮的不断深耕成果。

二、餐企动态

1、海底捞宣布开启烧烤食材外送业务,另辟赛道“秀肌肉”

继火锅外送之后,海底捞开始新一轮外送产品创新“秀肌肉”。

3月6日,海底捞宣布开启烧烤食材外送业务,目前已在北京、成都等部分外送门店上线烧烤食材产品,包括生肉串产品、烤锡纸菜品、烧烤小料、烧烤工具等。

这也是继开启茶饮外送业务后,又一新品类。其实,在食材供应赛道上,海底捞一直在探索,此前就开了一家线下食材供应超市。

而如今的布局不难看出其正在不断对其外送业务进行补充。在业内看来,海底捞的供应链优势和自配能力给其外送和食材供应业务加分不少,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其业务增长点。

另外,在火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海底捞需要从产品及场景多个角度开启差异化布局以巩固其在市场的地位。

2、呷哺呷哺2021年营收61.5亿,今年谨慎选址新增156家餐厅

3月11日,“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3%;因关闭亏损门店造成的一次性亏损,以及部分餐厅受疫情影响无法充分经营,年度利润出现亏损。

公告表示,2022年,公司将及时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策略,多举措增加餐厅收入,精细化管理控制经营成本;同时将整合呷哺呷哺、湊湊、联盟品牌茶米茶等会员系统,实现多品牌营销和引流,进一步提升门店经营利润。

在扩张方面,公司将谨慎选取门店地址,今年新增156家餐厅。

3、味千拉面发布2021年盈利预警,预计2021年净利为500万元至4000万元

“在去年餐饮业依然深受疫情影响时,作为面赛道“老大”的味千拉面,却实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盈利!”

近日,味千拉面发布2021年盈利预警,预计集团2021年净利润为500万元至4000万元。门店数减少、营业额下滑、利润暴跌……近几年,曾经创造多个神话的味千拉面仿佛正在遭遇“中年危机”。

如今,没想到在大多数快餐品牌都经营艰难的2021年,味千拉面却开始“峰回路转”,实现了盈利。

4、绿茶餐厅通过港交所聆讯,最快本月底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据港交所文件,绿茶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花旗与招银国际。

近期餐饮企业纷纷在香港递表,掀起餐饮企业在香港的IPO热潮。2022年以来,已有七欣天品蟹轩、乡村基、杨国福麻辣烫三家餐饮企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外,和府捞面也可能选择在香港上市。

绿茶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公司以适宜的价格提供创新及优质美食以及受中国传统艺术启发的精致装修,为客户提供出众的用餐体验并创造客户价值。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集团经营236间餐厅,通常位于购物商场内。公司于2021年开设了59间新餐厅,并计划于2022年及2024年每年开设75至100间新餐厅。

本次绿茶集团赴港IPO筹资额预计将用于扩展公司的餐厅网络,偿还短期银行贷款,建设中央食品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以及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提供资金。

5、百盛旗下中式快餐「东方既白」将永久关闭

百胜中国发布2021年度报告,宣布终止运营旗下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根据年报,东方既白关停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

大众点评显示,最后5家东方既白门店分别为苏州、深圳、金华和上海,主要分布于交通枢纽。上海有两家门店,现已全部关闭。所有门店计划将于2022年永久关闭。

6、周黑鸭预计2021年净利不低于3.3亿元

3月9日,周黑鸭发布盈利预告,预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3.3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1.51亿元;报告期内总收入约为28.7亿元,而2020年同期总收入为21.82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线下门店总数由2020年底的1755间增加至2781间。

7、巴比食品2021年净利3.14亿元,同比增长79.15%

3月9日晚间,巴比食品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快报。 数据显示,巴比食品2021全年实现营收13.75亿元,同比增长41.0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门店数量持续增长,单店业绩迅速恢复,团餐业务高比例增长。 

报告期内,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增长79.15%,一方面,是营收增长带来的利润增长,另一方面,是来自投资东鹏饮料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使得净利增加1.47亿元。

8、老干妈回应涨价:去年以来所有的原材料都涨价,具体涨多少以所在市场为准

3月8日消息,老干妈被曝涨价,老干妈客服称,3月1日起涨价了,因为从去年以来,所有原材料都涨价了。涨价是对经销商价格的涨价,具体涨多少以所在市场为准。

近日,据自媒体《调料家》消息,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调价公函,公函显示,“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费等每年都成上涨之势,公司决定从2022年3月1日起,确定对部分产品销售价格进行重新调整。”

去年以来,大豆,豆粕,大豆油等大宗商品纷纷涨价,不少食品企业也陆续宣布过涨价消息。近日,更是因为俄乌的冲突,小麦期货也出现大涨情况。

三、饮品快讯

1、喜茶降价后多家门店爆单

一周前,喜茶发布降价消息,表示今年内将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饮品,并承诺今年绝不涨价。消息发出后,喜茶多个城市的门店都出现了爆单。

3月10日,据报道称,静安多家门店爆单,甚至部分门店已经无法线上下单,由于订单较多,顾客需要等待1小时左右才能取茶。

2、世界第一IP宝可梦联名新茶饮品牌7分甜,5天内仅上海地区卖出3万份联名产品

这是吸金1000亿美元的世界第一IP与中国新茶饮品牌的第一次碰撞。在餐饮品牌频频联名的当下,7分甜靠着高契合度与沉浸式体验,将联名玩出了新高度。

在茶饮品牌加大马力的春节档,7分甜靠着57元、99元两款联名组合,仅在上海地区5天就卖出了3万份。

最好的联名永远是情绪价值的激发。在店内海报中,“出发吧!宝可梦训练家!”宝可梦作为冒险世界的陪伴者,也来到现实世界,陪伴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情感联结才是最难得的。

这种共鸣也引发了社交平台上的剧烈讨论,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上都是宝可梦迷们的打卡帖,品牌势能不断提升。

3、5000+店品牌又多了一个!甜啦啦全面升级,营业额增长20%

当一二线的女生追捧喜茶奈雪时,“小镇女孩”又喝出了一个5000+店品牌。这个品牌是甜啦啦,80%的门店集中在县城,很多门店日营业额过万。2022年,甜啦啦定下了明年万店的目标。

王伟告诉记者:“甜啦啦2021年营业额提升20%,累计卖出了6亿杯,门店已经下沉到了县镇市场。今年的战略目标是要放慢开店速度、练内功,为万店做好供应链、品牌、运营基础。”

甜啦啦的3个重大变化:打造IP,品牌全面升级;产品策略迭代,找到了县镇市场的爆破策略;建立品牌营销日历,营销实现矩阵化。

4、书亦烧仙草申请“书亦仙草铺”商标

3月8日,奶茶品牌书亦烧仙草所属公司——四川书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书亦仙草铺”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方便食品、啤酒饮料、广告销售等,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5、“茶颜观色”因侵权“茶颜悦色”被强制执行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介绍2021年主要工作中指出,审理“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就在3月2日,“茶颜观色”公司等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72.5万元,涉及案件即为“茶颜悦色”公司诉“茶颜观色”公司及另外多个被告侵害商标权纠纷。

6、皮爷咖啡加快中国市场开店速度

日前,皮爷咖啡(Peet's Coffee)母公司包装和连锁咖啡巨头JDE Peet's发布2021年财报。

报告期内,有机销售额增长6.1%至70亿欧元,下半年加速至7.9%;调整后税前的有机利润增长1.5%至13.04亿欧元。

目前,中国是这家公司业务强劲增长的区域,中国市场有机销售增长了19%,与之对比的是美国增长了11%。

在2021年,中国的皮爷咖啡门店数量增加了一倍多,12月底已经达到70家门店。

7、伊利进军无糖茶市场,旗下国潮茶饮品牌“茶与茶寻”即将面世

据悉,伊利即将推出旗下国潮茶饮品牌「茶与茶寻」,迈出进军无糖茶市场的第一步。

从茶与茶寻的天猫详情页可以看出,茶与茶寻的无糖果味茶的产品定位是“添加了益生菌的0糖果茶”,目前有桃香乌龙和青柑普洱两个口味,规格为每瓶400ml,伊利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为72元12瓶。

四、上市投融资

1、Tims咖啡再获1.945亿美元融资

日前,Tims咖啡宣布获得1.945亿美元的额外融资,投资方包括笛卡尔集团、餐饮品牌餐饮品牌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Silver Crest Management LLC。

Tims咖啡还与一家全球金融服务公司签署了1亿美元的股份认购承诺意向书,根据该融资机制,Tims咖啡将有权在3年期限内向该机构出售最多1亿美元普通股。

截至目前,Tims咖啡已开出超过400家门店,发展速度非常快。

2、国潮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疆小骆」完成种子+轮融资

近日,国潮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疆小骆」完成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锐峰资本、德聚资本联合投资。

 「疆小骆」是一家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专注于餐饮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新疆特色餐饮食品,包括酱香米粉、羊肉串等。

3、汉堡快餐品牌“顾思特汉堡”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光伟资本

据企查查显示,汉堡快餐品牌「顾思特汉堡」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光伟资本,融资金额和尚未透露。去年12月,「顾思特汉堡」曾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基金、腾讯投资、美团龙珠和光伟资本。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其餐饮新品研发、品牌形象包装和品牌店面扶持,尤其是着重加大对加盟店+直营店的品牌扶持力度。

4、川派麻辣烫品牌“辣盘盘”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司晨创投独家投资

3月7日,川派麻辣烫品牌辣盘盘宣布完成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本轮由司晨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资金计划将用于团队搭建、门店培训、产品供应链体系搭建。

辣盘盘于2021年成立于成都,是一家年轻的麻辣烫品牌。与张亮、杨国福等采用加汤底做法不同,辣盘盘主打川派特色的干拌麻辣烫。除麻辣烫产品外,辣盘盘还推出特色红汤串串、碗碗冒菜、功夫笋片、甜品、酒水饮料等川味小吃及饮品。

5、植物肉品牌“植得期待”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估值达数亿元

近日,四川植得期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估值达数亿元。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研投入、品牌升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随着新希望集团对肉类食品行业的深度观察,植物蛋白赛道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未来将和动物蛋白共同成为消费市场的蛋白来源之一。

植得期待成立于2021年4月20日,在新希望集团和草根知本集团的支持下,由徽记牵头成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徽记旗下好巴食为中国休闲豆制品领导品牌,其在传统植物蛋白领域已有近二十年研发及市场深耕经验。

“植得期待”主要研发植物基食品、替代蛋白食品、环保型食品,推广以植物基、替代蛋白饮食为主的健康环保生活方式。

五、外卖新零售跨界

1、“舌尖英雄”单月拓店3000家,陆正耀“预制”第二个瑞幸

预制菜赛道迎来“野蛮人”。瑞幸咖啡原董事长陆正耀口中的“退休前最后一役”,在美食项目“趣小面”受阻后,又转移到了新战场:2022年1月,主打预制菜零售的新品牌舌尖工坊上线(近日已更名为“舌尖英雄”),原计划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

但据舌尖科技轮值CEO李颖波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透露的信息,截至今年1月底,舌尖英雄加盟门店意向签约数已达2500-3000家。

2、安井食品预制菜营收占比已达15%,拟投10亿在鄂建生产基地

在速冻食品行业,安井食品(603345.SH)正加快布局预制菜赛道。近日,安井食品集团首个预制菜肴生产基地落户湖北洪湖,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安井集团投资占比90%,该生产基地将依托于湖北省完善的水产品产业链,着重发展水产品预制菜。

菜肴制品是安井食品上市后拓展的新业务,近几年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长速度。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收入已达9.18亿,营收占比15%。2021年年底,安井57亿定增落地,其中新建菜肴制品的产能高达10.5万吨。

安井食品加速扩充预制菜产能,正是看中了行业发展前景。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将超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市场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END-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