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国内的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我们的高端制造业正在不断崛起,未来,科技产业的国内龙头将成为全球龙头,国内科技股也很有可能复制美股科技股的走势。”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经理雷志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坚定表示了自己对中国科技企业长期发展的看好。
坚定看好国内高端制造的长期红利
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雷志勇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曾任中国移动网络运营支撑主管、东莞证券研究所通信行业研究员。在“学术、产业、行研”历练多年,始终专注于科技产业,这使得他更了解中国科技行业的结构与趋势,更加坚定看好中国高端制造的长期发展红利。
雷志勇将自己的投资风格定义为聚焦科技成长方向,以中长期产业视角选股。他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十分有信心。这种信心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巨大的人口和规模优势,这使得一项新的科技将会有更多的产业数据和经验数据去支撑研发,去迭代完善;二是国内的工程师红利,使得科技发展有巨大推动力,目前已经能看到我们的许多科技产品体验度非常好,同时价格较国外有明显优势。
具体来讲,雷志勇看好两个领域的长期发展。一是智能设备,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一个科技趋势,也是人口老龄化下的一个社会趋势。二是国内制造业的高端升级化。目前,在通信、电动车等行业中,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龙头,他们在竞争全球的同时,也会带动国内配套产业链的公司走向世界,所以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崛起也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
选择高景气赛道的好公司
观察雷志勇的持仓,他投资标的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但总体集中在泛科技领域,包括新能源行业、国产替代以及高端制造等科技与制造行业等。
受技术变更、产业迭代、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股的价格波动幅度通常较大。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雷志勇在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一方面,会结合行业景气度、竞争格局、产业宏观数据等,自上而下选择景气度上行的赛道;另一方面,会考虑公司的管理层、渠道、研发、财务信息等因素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深入研究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或者“小而美”企业。同时也会对行业和个股进行适当地分散配置。
基于对景气行业和优质标的的把握,雷志勇管理的产品表现也颇为亮眼。公开数据显示,雷志勇自2019 年 4 月 20 日管理大摩科技领先至2022年1月末,总回报达 120.69%,同类排名前 10%。
当被问到“究竟如何给科技股进行估值”这个投资领域难题时,雷志勇表示,他将科技类公司分为三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第一类属于爆发型公司,短期业绩可能非常抢眼,比如2019年的ETC行业。在这类企业的爆发当期,可以采用类周期股的方法进行估值,更多关注业绩的拐点;第二类属于项目型公司,包括苹果产业链、计算机行业内以政府订单为主的公司等,这种公司主要采用PEG指标,重点关注PEG在1左右的个股,把握其被低估时的市场机遇;第三类属于消费型公司,这类公司的现金流可持续性比较强,估值容忍度相对更高,会利用PS或PE指标,主要关注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业绩的可持续性。
震荡市是优质企业试金石
谈到今年以来市场的波动,雷志勇表示这种波动来源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对海外流动性收缩的担忧;另一方面是欧洲局部地区军事冲突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市场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预期大幅提升。
雷志勇认为,越是市场波动时越是要潜心研究。他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部分上市公司成本上行,影响利润。但成本端的变化是否会影响需求端,以及企业能否一定程度向下游转移成本,仍需持续跟踪。他以新能源产业举例,短期来看,原材料价格的上行,会给中游制造行业成本端带来一定上行压力。但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可能受影响较小。另外,长期来看,则可能加速推进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投资一是要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尽量追求确定性;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风险无处不在,尽可能预判潜在的风险,尽早准备应对方案。”雷志勇表示,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是非常确定的,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漂移自己的投资风格。
责编|曲一文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