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亿订单引爆机器人板块涨停
康波财经
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分获大单,推动中大力德、鸣志电器等核心供应商股价涨停。文章深度解析订单背后的产业链信号,包括核心技术参数对比、供应链成本结构,并重点分析中大力德、鸣志电器、绿的谐波3家核心供应商的竞争优势。同时提供投资价值分析和实操指南,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投资者需关注技术专利壁垒和头部客户绑定企业,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引言:1.24亿订单掀起机器人板块投资热潮
7月21日,中国移动公布总额达1.24亿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智元机器人7800万元全尺寸机器人订单与宇树科技4605万元小型机器人订单的落地,直接推动中大力德(002896)、鸣志电器(603728)等核心供应商股价涨停,机器人板块单日资金流入高达26.3亿元。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式从实验室研发阶段迈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其产业意义堪比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拐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订单技术规范明确指向减速器国产化替代和感知系统智能化升级两大方向。中大力德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占率达32%的龙头企业,月产能已从年初的8000台提升至1.2万台;而鸣志电器虽未进入首日涨停榜,但其自主研发的空心杯电机已通过Tier1供应商进入特斯拉二级供应链。据东吴证券测算,随着2025Q4首批交付节点的临近,相关企业2025-2026年业绩能见度将提升40%以上。1.24亿订单全解析:智元与宇树中标背后的产业链信号
本次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细分为两个标段:智元机器人远征A1全尺寸型号(单价39.8万元)和宇树科技H1小型型号(单价23万元)。招标文件显示,订单采用阶梯式交付模式:首批50台测试机型需在2025年3月前完成交付,全面量产则安排在2025年第四季度。这种分阶段推进的交付安排,反映出运营商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仍保持审慎验证态度。核心技术参数对比分析
从关键技术指标来看,远征A1在关节模组上创新性地采用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双传动方案,扭矩密度达到180Nm/kg,虽仍落后于特斯拉Optimus Gen2的280Nm/kg,但已超越国内同类产品30%以上。宇树H1的核心优势则在于运动控制算法,其动态步频可达5Hz,特别适合仓储巡检等高频移动场景。这两种差异化技术路线的选择,预示着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分化为重载精密作业和轻量快速移动两大发展方向。核心指标 | 远征A1 | 宇树H1 | Optimus Gen2 |
---|
关节模组技术 | 行星滚柱丝杠 | 谐波减速器 | 直驱电机 |
扭矩密度 | 180Nm/kg | 120Nm/kg | 280Nm/kg |
运动控制算法 | 3D SLAM | 仿生步态 | 端到端强化学习 |
单机成本 | 38万元 | 22万元 | 50万+ |
供应链成本结构深度拆解
根据拓普集团研究院最新拆解报告,远征A1的减速器成本占比高达25%,其中谐波减速器采购价约1.2万元/台,对应中大力德等供应商的毛利率维持在45%左右。伺服系统(含电机+驱动器)占总成本38%,这部分正是鸣志电器的核心业务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星滚柱丝杠国产化率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预期的35%,整个关节模组的成本有望下降18-22%,这将显著改善终端制造商的盈利水平。涨停密码:3家核心供应商的稀缺性解读
中大力德(002896):产能与技术双轮驱动
中大力德的强势涨停源于其不可替代的产能优势与技术壁垒。目前公司谐波减速器月产能已达1.2万台,按照单台人形机器人需要14个减速器计算,可满足850台/月的整机需求。2024年半年报显示,机器人用减速器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8%快速提升至34%,且订单能见度已排至2025年Q2。更具战略价值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渐开线齿形设计专利使产品寿命突破8000小时,远超行业5000小时的平均水平。鸣志电器(603728):被低估的核心技术供应商
鸣志电器的市场价值尚未被充分认知。其自主研发的直径28mm微型空心杯电机,具有100mNm持续扭矩和0.1°的定位精度,已通过拓普集团验证进入宇树科技供应链。据产业链消息,鸣志正在参与特斯拉Optimus Gen3的电机选型测试,若通过验证将打开十倍级增长空间。机构预测其2025年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有望突破8亿元,较2023年增长300%。绿的谐波(688017):专利风险与机遇并存
绿的谐波当前处于战略转折点。虽然面临日本HD公司的专利诉讼压力,但其最新研发的钢齿轮谐波减速器已通过200万次寿命测试。采用渗碳淬火工艺的新品在冲击载荷耐受性上提升40%,有望在建筑、矿山等恶劣环境应用中建立差异化优势。近1个月共有23家机构增持绿的谐波,合计买入金额达4.7亿元,反映市场对其技术突破的认可。投资价值分析:产业链机会与风险预警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现状
当前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减速器国产化率已达65%(绿的谐波32%、中大力德28%、其他5%),伺服系统国产化率51%(汇川技术25%、鸣志电器16%、其他10%),但高端IMU传感器仍依赖海外采购,国产化率不足15%。这种结构性差异意味着,在惯性导航领域具备技术积累的企业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关注焦点。机构资金动向解读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机构调研记录,7月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中:- 中大力德:获58家机构调研(外资占比37%)
- 鸣志电器:42家机构调研(QFII占比29%)
- 拓普集团:39家机构调研
- 埃斯顿:35家机构调研
- 汇川技术:31家机构调研
从持仓变动看,中金公司单月增持中大力德2.1亿元,高瓴资本新建仓鸣志电器1.8亿元,这些动向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投资实操指南:五种参与路径解析
- 机器人ETF(159770):前十大持仓包含汇川技术(14.2%)、科大讯飞(9.8%)、中科创达(7.5%)等核心标的,管理费仅0.5%,近三个月规模增长137%。
- 个股组合策略:
- 高壁垒:中大力德、绿的谐波
- 高弹性:鸣志电器、凯尔达
- 低估值:拓普集团、双环传动
- 风险控制建议:当板块PE超过60倍时,建议:
- 配置20%仓位于上游材料(如厦门钨业)
- 增加30%设备厂商仓位(如埃斯顿)
- 保留50%现金等待回调机会
- 产业政策红利: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园提供税收减免(苏州工业园区3年减免)和设备采购补贴(上海临港新片区最高30%)。
- 技术跟踪重点:季度订单增速、行星滚柱丝杠技术突破、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
结论:把握产业拐点,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1.24亿订单事件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业绩兑现期,与2023年的概念炒作有本质区别。中大力德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已启动产能扩张,预计2025年Q3将迎来集中放量。但投资者需保持理性:- 机会:关注真正具备技术专利壁垒和头部客户绑定的企业
- 风险:当前板块平均PE达58倍,部分个股已透支未来2年成长预期
- 跟踪重点:季度订单环比增速、关键技术突破、特斯拉量产进度
只有那些在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环节建立持续创新能力的公司,才能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成为长期赢家。FAQ:投资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Q1:1.24亿订单对中大力德2025年业绩影响有多大?
A1:按减速器占比35%测算,将增厚2025年营收约9%(假设其他订单不变),对应净利润增长约1.2亿元。Q2:鸣志电器当前估值是否合理?
A2:其空心杯电机业务存在6-9个月的验证周期,当前市值尚未充分反映宇树科技和潜在特斯拉订单价值。Q3:人形机器人价格何时能降至消费级(10万元以下)?
A3:行业预测在2028年(年产量达10万台时),教育陪伴型产品可能率先进入家庭市场。Q4:绿的谐波专利诉讼的最坏影响是什么?
A4:极端情况下需支付3-5%销售额作为专利费,但钢齿轮新品可规避大部分专利风险。Q5:机器人ETF(159770)的管理费率是多少?
A5:年管理费0.5%+托管费0.1%,显著低于主动型基金1.5%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