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港股通扩容首周,小盘股流动性为何提升超预期?

康波财经
2025年港股通扩容新政实施首周,小盘股流动性出现超预期改善,日均成交额增长达3.2倍。专业分析显示,这一现象源于三大核心因素:一是做市商激励机制改革,包括库存豁免和资本占用优惠,使做市商持仓量激增4.7倍;二是南向资金与量化策略形成协同效应,量化交易占比达18%;三是生物医药专项通道优化投资者结构,日内振幅下降53%。专家认为流动性改善将经历政策驱动、资金博弈和价值发现三阶段,建议关注日均成交5000万-1亿港元且机构持股较低的优质标的。
2025年港股通扩容新政落地首周,市场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小盘股流动性超预期改善。根据港交所数据,新纳入标的日均成交额较扩容前平均增长3.2倍,远超机构预测的1.5-2倍区间。作为跨境投资领域专业人士,我认为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刻变革。

做市商激励机制重塑流动性供给

传统认知中,小盘股流动性困境主要源于买卖价差过宽和订单簿深度不足。但本次港股通扩容方案创新性地引入:
  • 做市商库存豁免机制:做市商持有港股通标的可享受20%资本占用优惠
  • 持仓量激增:首周做市商对小盘股日均持仓量增长4.7倍(花旗银行数据)
  • 价差收窄:报价价差缩减至扩容前的1/3(某中资券商内部备忘录)
"这种流动性改善程度在历次扩容中前所未见。"——中资券商2025年6月18日内部备忘录

南向资金与量化策略形成正向循环

本次港股通扩容恰逢内地量化私募基金大举布局港股:
  • 成交占比:首周量化策略在小盘股成交达18%(朝阳永续数据)
  • 策略互补:主动管理型资金建仓时,量化策略提供流动性;价格波动时,套利资金平抑价差
  • 市场活跃度:高频交易特性显著提升流动性

生物医药板块引发专业投资者重新定价

港股通扩容方案中生物医药专项通道效果显著:
生物医药板块流动性改善对比
指标 扩容前 扩容首周 变化
平均市值 35亿港元 - -
日内振幅 6.8% 3.2% ↓53%
投资者结构 风险投资为主 增加公募基金 优化
"港股通首次系统性覆盖临床阶段生物科技企业,投资者结构显著优化。"——贝莱德亚洲股票团队报告

专业视角:流动性跃升的可持续性分析

港股通扩容后流动性改善能持续多久?

三阶段特征

  • 政策驱动期(1-2周):做市商被动增加库存
  • 资金博弈期(1-3个月):资金配置再平衡
  • 价值发现期(3个月后):主流指数纳入关键

优质标的特征(摩根士丹利研究)

  • 日均成交额5000万-1亿港元
  • 扩容前机构持股比例<15%
建议关注:小米生态链企业,兼具南向资金需求与基本面支撑
本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