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港股通扩容首周,小盘股流动性为何提升超预期?
康波财经
2025年港股通扩容新政实施首周,小盘股流动性出现超预期改善,日均成交额增长达3.2倍。专业分析显示,这一现象源于三大核心因素:一是做市商激励机制改革,包括库存豁免和资本占用优惠,使做市商持仓量激增4.7倍;二是南向资金与量化策略形成协同效应,量化交易占比达18%;三是生物医药专项通道优化投资者结构,日内振幅下降53%。专家认为流动性改善将经历政策驱动、资金博弈和价值发现三阶段,建议关注日均成交5000万-1亿港元且机构持股较低的优质标的。
2025年港股通扩容新政落地首周,市场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小盘股流动性超预期改善。根据港交所数据,新纳入标的日均成交额较扩容前平均增长3.2倍,远超机构预测的1.5-2倍区间。作为跨境投资领域专业人士,我认为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刻变革。
做市商激励机制重塑流动性供给
传统认知中,小盘股流动性困境主要源于买卖价差过宽和订单簿深度不足。但本次港股通扩容方案创新性地引入:
- 做市商库存豁免机制:做市商持有港股通标的可享受20%资本占用优惠
- 持仓量激增:首周做市商对小盘股日均持仓量增长4.7倍(花旗银行数据)
- 价差收窄:报价价差缩减至扩容前的1/3(某中资券商内部备忘录)
"这种流动性改善程度在历次扩容中前所未见。"——中资券商2025年6月18日内部备忘录
南向资金与量化策略形成正向循环
本次港股通扩容恰逢内地量化私募基金大举布局港股:
- 成交占比:首周量化策略在小盘股成交达18%(朝阳永续数据)
- 策略互补:主动管理型资金建仓时,量化策略提供流动性;价格波动时,套利资金平抑价差
- 市场活跃度:高频交易特性显著提升流动性
生物医药板块引发专业投资者重新定价
港股通扩容方案中生物医药专项通道效果显著:
生物医药板块流动性改善对比
指标 |
扩容前 |
扩容首周 |
变化 |
平均市值 |
35亿港元 |
- |
- |
日内振幅 |
6.8% |
3.2% |
↓53% |
投资者结构 |
风险投资为主 |
增加公募基金 |
优化 |
"港股通首次系统性覆盖临床阶段生物科技企业,投资者结构显著优化。"——贝莱德亚洲股票团队报告
专业视角:流动性跃升的可持续性分析
港股通扩容后流动性改善能持续多久?
三阶段特征
- 政策驱动期(1-2周):做市商被动增加库存
- 资金博弈期(1-3个月):资金配置再平衡
- 价值发现期(3个月后):主流指数纳入关键
优质标的特征(摩根士丹利研究)
- 日均成交额5000万-1亿港元
- 扩容前机构持股比例<15%
建议关注:小米生态链企业,兼具南向资金需求与基本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