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亭主”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周六的文章《通往第一个100万的实用指南》,我们探讨了“每年增加1.4万元的储蓄,和将收益率从6%提高到12%,哪个更难”。
我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后者更难。其实,对稍微用点心的投资人来说,12%的收益率其实也挺容易实现的。
过了元旦就是年,年前很多人的奖金、年终奖都会到位,如何分配,也是个小话题。
为了实现这个收益率,年前,我将资金重新梳理安排:
基金
在DIY的基金池中增加1支基金,主要原因就是收入增加了,为了防止“欲望”的小火苗蚕食我的现金流,不如用基金定投作为“强制储蓄”。
元旦后,A股一路长虹,我的基金账户也屡创新高,看到上涨就心慌,没忍住,止盈了一只收益接近30%的基金,资金到位就在余额宝中放着,重新进行定投。
智能投顾账户,主要看心情,哦,不,看大盘,什么时候跌的整个市场都哀嚎,就进去买一笔。调仓和止盈都交给大数据和系统,倒是很省心。
总体来说,浮动类的投资标的,最好不要一次性买入,比如到手的年终奖,还是分批定投比较好,无需担心入场的时机,多次买入可以平滑市场风险。
别光看着别人吃肉,没注意别人挨揍,市场永远是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我们都是普通人,哪怕赚的少一点,也要走的稳一点。
股票
说起股票,我前几天中签了,在群里欢喜鼓舞的分享。一个朋友却幽幽的说了自己“买入一年翻倍的白马股,竟然还赔钱了”的悲伤故事。这只股票去年的涨幅一倍,表现甚至不输贵州茅台。然鹅,朋友竟然亏钱了。
年初,人家试水买了几手,过了几天,股票涨了几个点,他挺高兴,追加了一些。再过些日子,股市回调,股价又跌回去了,他一拍大腿,这哪行,赶紧跑,就把股票卖了大部分。这么反复操作,到年底,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几千块。
他骂娘的心都有了,我想揍他的心也有了。
真的是神操作啊。他还振振有词的跟我讲说这叫“做T”,没错,持有一部分股票不动,另一部分来回买卖做差价,可以摊薄持仓成本,是个不错的操作方式。但“做T” 讲究的是“低买高卖”,您这妥妥的“高买低卖”。
事实上,假如年初他买入之后一直持股不动,到现在是100%的收益。
是造化弄人吗?不,是智商感人。
我吐槽的间隙,朋友也不甘示弱,你当初刚入市,不是还干过把涨停的股票卖出去的蠢事嘛。好吧,揭人不揭短,那时候我不懂嘛,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懂。
但至少,我明确两点:第一,在股市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第二,我个人的修炼还差的太远。
然后,他还不死心,叫嚷“年终奖马上到手,我全仓买一只股票如何?”
妈呀,您这心态,万一买入的股票中间跌了,年都没法过了。
所以说啊,不是谁都适合在这股市中搏击,有可能没翻云覆雨,倒被几个浪头掀翻下去。
P2P
年终手中的这笔钱,你要问我放哪里?回答很简单,网贷。年末正是市场缺钱的时候,加息活动此起彼伏。
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加强,网贷行业也在向着更加规范的道路发展。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作为一款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更多普通人所接受。
常常有朋友问我,怎样辨别一个平台是否靠谱,今天借这个机会唠一唠。
基本上,90%以上的投资者,都是如我一样的普通投资者,对风险识别、管理团队、IT实力难以评判,不如从背景实力、信息披露和合规性等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背景实力。
背景实力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比如股东背景、管理团队、注册资本、实缴资本等。重点要看的是第一个,股东背景。基本可以分为银行系、上市系、国资系、风投系和创业系。
其实从字面来看,你应该也能大体了解,银行系、上市系、国资系要比风投系和创业系靠谱。
给大家提供两个渠道:
国家系: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基本上所有的类似网站都会以这个网站的信息为基础,属于官方出品。
民间系:天眼查。少了官方的冰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加人性化,信息更新的速度也不慢。
第二,信息披露。
好平台不怕披露信息,因此,那些披露频次高,披露内容更全面的平台更靠谱一些。
频次很好理解,一年才披露一次信息的平台,很容易隐藏问题,等你发现问题,很可能其已经营恶化;
内容包括运营数据,和借款人信息,运营数据有没有注册人数、投资人数、借款人数、借款金额,借款人信息有没有收入证明、借款人学历、银行流水证明、工作证明、还款来源等。
第三,合规性。
这属于平台的内在逻辑,比如如借款人从哪里来,风控如何做,有没有进行资金托管,平台的垫付能力如何等。
最重要的是,查看平台的资产端是否合规,坚决远离有自融嫌疑的平台,也就是行业内所说的“资金池”,警惕类似钱宝一样的庞氏骗局。有人说庞氏骗局就是十个瓶,九个盖,到最后一个盖不上了,风险就爆发了。
如果这些你还是觉得太难,太麻烦,也一定不要闭着眼睛瞎投,至少看看第三方机构的评级。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回复“9”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