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说过,今后投资,一定要跟着中央走。
今天,总理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7,展望了2018。
对于想要理财赚钱的老铁,这份报告值得认真读,反复读。(报告全文一早已在群里分享,还没看过的老铁可以回复“报告”查看全文)
从2017年开始,中国最大的宏观关键词,就是“去杠杆”。
过去一年发生的经济事件,几乎都与“去杠杆”有关,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就贯穿着“去杠杆”整体思路。
“杠杆”一词源自“财务杠杆”概念。
企业借钱干活,用较小资本支撑起较大生意规模,这就叫“杠杆效应”。
比如我拿100块办企业,向银行借200块,做了300块的生意,这个过程就是加杠杆。
“去杠杆”则指的是上面主动帮助政府、企业、个人降低杠杆这个过程。
原来可以借200块,现在我要求你借100块。
为什么要“去杠杆”呢?
杠杆当然可以快速扩大资产规模,但它有着非常大潜在风险。
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利息支付困难出现违约,那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个人或者企业破产。
如果破产个人或者企业多了,就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政府主导的去杠杆,是主动刺破风险泡沫的一个过程。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杠杆率较高的一些企业,都经历了难熬过程。
有些熬过来了,但是企业整体规模缩水近一半,有的企业没有熬过来,只能破产清算。
这个过程是在给实体企业去杠杆。
在2018年,“去杠杆”重点一定会转向金融行业。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总理这样说——
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
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亦或者是居民,能够放大杠杆是因为有金融行业输送子弹。
管好金融行业杠杆,就管好了整体的杠杆。
所以今年一定是金融企业哭爹喊娘的一年。
在去杠杆过程中,会伴随一系列阵痛,这个政府也是做好准备了的。
工作报告中,对2018年经济目标也适度下调了:
GDP增长6.5%左右,CPI涨幅3%左右。
与去年不同的是,删掉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允许更低经济增长和更高通货膨胀。
这两点都是去杠杆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
最后一个问题,“去杠杆”这个过程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去杠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一辈子只会经历一次。
政府会主动刺破一些高风险“泡沫”,允许一定程度上违约。
同时,会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型金融产品风险会加大。
具体到微观上,今后大家理财需要更谨慎。
P2P投资,最好认好规模大,基本面扎实的平台,不要随便投。
股市等权益投资,最好控制好仓位,不要太重。
考察一个资产是否值得投资,还是要看清底层资产,钱拿去是干什么了,风险大不大。
安全性作为第一位考虑,收益率作为第二位考虑。
这个过程,是寒冬,但是只有经历过这样过程,经济才能更健康发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7”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