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上个月的时候,有读者在后台向老娘舅反映他在定投基金的时候遇到的一桩“奇事”:他在定投某基金,然后发现该基金每个月都会帮他赎回一定份额,以现金方式返还给他。
问题是,该基金一年多来的收益稳定向上,这种每个月的自动赎回减少了他的持有份额,等于减少了他本可获得的那部分收益。这朋友左思右想想不通,就来问老娘舅:这基金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如果他不持续定投,岂不是每个月赎回赎回,终有一天就把他的份额清零了么?
老娘舅战胜了老年健忘,(主要是后台又有其他读者问起这个基金),今天就来说说定期支付基金这类基,以及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这只基。
何谓定期支付基金?
买入之后,不用你自己申请,就会定时定期,根据契约还钱给你的基金,就叫定期支付基金。
还给你的钱,有可能是基金投资盈利的部分,但也可能包括你的本金。
还钱给你,不改变基金净值,只减少你的持有份额。
这基金什么毛病?相信不少朋友已经在心里嚷嚷了起来。我买基金就是为了赚钱,你不管赚没赚钱,到时间或者到了某个条件就把钱还给我,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没毛病,老娘舅查过了,这种“定期支付基金”是国际主流品种,尽管在国内不红,在美国和香港这种成熟市场还是蛮吃香的。
那这种基金的设计思路又到底是什么?一句话:提供稳定现金流。
还想不明白?那就参考一下养老金。
假设你有一笔数额较大的资金在手,想拿去投资,又希望每个月能稳定拿到一笔钱,那么定期支付基金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一方面年化收益比定期存款高,一方面可以按时拿到稳定现金,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主动申购或赎回。
这么说是有点明白,但为什么我在基金分类里没有看到过它呢?
很简单,这个类型仅仅是约定了“定期支付”这个行为,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债基、定开债基和混基↓
(数据来源:东财,截至4月4日,点开看大图)
所以要找该类基金,主要看名字。它们定期支付的期限,一般也都体现在了名称上:“月月”、“双月”、“季季”,相当一目了然。
这类基金风险大吗?
定期支付基金在2013年刚刚推出的时候,是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成为养老理财的一个重要补充的。不过从这些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突破亿元规模的产品仅有5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博时双月薪定期支付债券型基金,15.34亿元。而且自2014年之后,再无同类新产品问世。
在海外是主流产品,在国内怎么就不吃香?难道是产品不理想?
应该说,从单个基金产品上来看,回撤也是有的,阶段性出现负收益也是有的,但整体来说,放长时间来看,定期支付基金是相当稳健的。
换句话讲,有的朋友想象中的“一边跌还一边赎回,我的钱就这样缩水”这样的事,出现的几率不大。
从上图可以看到,大部分定期支付基金都是债券型或定开债券,仅有的两只混基,股票仓位最重也不超过50%。它们的业绩比较基准一般都是一年期或三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只有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这只基,它的业绩比较基准是“50%×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所以在2015年的股灾和2016年初的熔断期间出现过较大回撤。但从2016年1月底到目前,它的净值走势还是一路稳定向上的。
可以定投吗?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这类基金应该怎么买、怎么持有或者怎么赎回呢?定投是个好办法吗?
老娘舅曾经说过,定投的标的,适合选择波动较大的指数基金,以冀在熊市和震荡市摊薄成本,从而在牛市获得更高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长期走势稳健向上的基金,其实区间内的定投收益不如一次性买入。所以大部分的定期支付基金,老娘舅觉得无所谓定投不定投。
只有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这只基有一点不一样,在股市动荡的时候,它是有明显回撤的。仅从今年以来的走势看,它就出现过3次较为明显的回撤↓
这就意味着,定投对它是有意义的。
老娘舅不但推荐定投,而且建议在牛市阶段主动分步赎回,到熊市再主动分步买入。
至于它每个月还给你的那些现金,如果不等着用,那就再买回去好了。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花呗”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