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逾期规模渐大 “过度消费”成常态?
-- 2018-6-13

以前,中国人大部分喜欢存钱,不过现如今,我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今非昔比了。之前我们听说过“月光族”,而现在看来,“月光族”也已经是过去式,“超前消费”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银行开始打起了“信用卡战役”,导致发卡量激增,刺激用户消费;另一方面,电商网购的普及和大量的网络营销,催生了更多的消费欲望。于是,“超前消费”渐渐变成“过度消费”。

http://e.thsi.cn/img/7e2672119ce8d15b-1

不考虑体量极大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信贷产品,仅以信用卡为例,近年来,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进入校园的监管日趋严厉,随着校园贷平台的退出,银行信用卡作为信贷产品的正规军,在高校群体中成功“补位”,作为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的替代产品,抢占到了一块重要市场。

2017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三家的累计发卡张数进入“亿级”卡量俱乐部,工行、民生银行发卡增幅翻了一倍以上,而且这一强劲势头未减,今年一季度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6.12亿张,相比2017年末的5.88亿张增4.08%,人均持卡量、授信额度分别为0.44张、2.12万元,均是2012年的两倍以上。

发卡量暴增,信用卡消费交易额自然跟着水涨船高。2017年,工、农、建、中四大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均远远高于同期的房贷、个贷增速;较早发力“大零售”的招商银行2017年信用卡消费交易额29699.92亿元,居同业第一;招行、建行、工行、交行等的年刷卡交易额均在2万亿元以上;股份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同比增幅普遍在30%以上,浦发银行更是同比增76.33%,刷卡交易规模在2017年攀上万亿元。

“过度消费”带来了哪些影响?

http://e.thsi.cn/img/a9925ba93e1fe3d8-1

首先从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过分依赖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消费无节制,缺乏资金规划能力,工资刚到账还没捂热,就要去还信用卡的款,更严重的会申请多张信用卡,“以卡养卡”成了常态;信用卡逾期又会给个人征信记录留下污点,给以后的贷款带来麻烦。

信用卡用户规模迅速扩容,不良资产也必然随之扩大。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截至今年一季度,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清偿信贷总额711亿元,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76.89亿元,相当于8年翻了8倍。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银行银根收紧,对信用卡市场进行整顿,向社会收回部分发放出去的信用卡或大幅降低额度,你还能够很淡定的生活下去吗?

http://e.thsi.cn/img/4d7b4e19beafdd9a-1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