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钱小姐和财先生”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发问:“为什么我越忙越穷?越穷我又不得越来越忙......
而在我们身边又不乏会出现这样的人,看似清闲,但是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的恰到好处,成为人生赢家。
高晓松曾在节目上说过自己从不买房,在听众看来确实另一层意思:我买得起房却不买。只要他想,随随便便北上广都能置办好几套。
有钱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而贫穷的人被生活选择。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若是希望过上有房有车的富裕生活,仅仅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体一定的眼界和思维。而现实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进入了贫穷的死循环里。
01
贫穷的人
最容易掉入哪些贫穷的怪圈?
(1)过度消费,工资的增长速度抵不上欲望的膨胀速度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消费就是正义。
商家用“女人要爱自己”催眠人们购买各种衣服、包包、化妆品;
于是我们穿着几千块钱的鞋吃着几块钱的方便面;
新衣服上的标签还没来得及剪,手机上信用卡催还短信就到了;
和快递小哥的通话记录比男朋友还频繁.....
这个时代,节俭不再是美德,而是“原罪”。节俭被污名化,成为“吝啬”、“小气”、“不懂享受”“贪小便宜”的同义词。
父母们省吃俭用是为了存钱,而我们省吃俭用则是为了花钱。
他们觉得五块钱一把的蔬菜很贵,我们却觉得打折后五百块的衣服很划算。
事实是,我们嘴里的穷并不是真的穷,只是赚钱的速度跟不上花钱的速度,支付宝里的余额填补不了心里的欲望。
(2)追求安稳,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
刚毕业时,或许你找到了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而刚好,这份工作也比较清闲,比起那些薪资低还经常加班的同龄人来说,你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毕业一年后,你的薪资,涨了一点,一万出头了。这个时候,身边的朋友辞职的辞职,创业的创业,你在感慨他们的颠沛流离的同时,抬头看了看办公桌上刚到的鲜花,只觉得岁月静好。
两年,你的薪资又涨了两千,身边的老同事几乎走得差不多了,而你还在这里,工作的内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经常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偶尔逛逛淘宝,准备趁着双十一买几件像样的大衣。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某天,你看见曾经要好的室友已经开上了宝马,大学时考试经常挂科的同学创业获得了融资,你开始迷茫了。
工作是现代社会的卖身契,我们出卖每天精力最饱满的8个小时来换取一份稳定的收入,而这份收入在扣完税交完房租后所剩无几,而这些钱,不吃不喝凑够在北上广买一套房的时间,算一下,大概需要几百年。
当我们的工资线性增长,而房价却呈指数增长时,虽然工资看起来比以前更多了,但是我们却感觉越来越穷了。
当你发现路边卖煎饼果子的大妈也能月入两三万的时候,你才发现,一直以来你所追求的安全感,恰恰让你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更可怕的是,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无法为未来提供保障时,你已经失去了离开的能力,两三年的时间,你在重复性劳动中,不知不觉成为一个脱离了时代的人。
(3)浅显的目光,让人陷入贫穷—短视—更贫穷的死循环
在《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中,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最后作者发现一个事实:
因为没钱,为了省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因为能力没提升,也没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她继续贫穷着
当生存比生活更为迫切,哪有时间顾及诗和远方?
就这样,我们带着短视的眼睛,听着那一丝生存的召唤,不断地奔跑着,在贫穷的罗盘上绕圈,越跑越累,直到心力交瘁。
(4)缺乏富人的金钱观,贫穷思维,是可以遗传的
但很遗憾的是,贫穷,也许并不是努力就能摆脱的。
我们从小被父母教育,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像这就是所谓的“圆满的人生”,对于一辈子都是勤勤恳恳工作的父母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努力把生活、自己榨干,从中攒出买房的钱、孩子上学的学费,如果有个儿子,可能连安享晚年也实现不了,还得背负着孩子的房贷,心甘情愿把剩下的自己榨干。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作者罗伯特·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
清崎遵从“穷爸爸”为他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大学,服兵役,参加越战,走过了平凡的人生初期。
而“富爸爸”却教给了他很多在工薪阶层看来“风险太高”、“荒唐可笑”的金钱观念:
老板的工作不是让你富裕,只是确保你得到工资;
穷人为钱工作,而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房子并不是一项资产,而是负债;
投资没有风险,没文化才是有风险的;
高薪并不意味着更多的财富,高薪只是意味着你会缴更多的税......
直到1977年,清崎亲眼目睹一生辛劳的“穷爸爸”在不断地还着房贷、节俭地生活,最后陷入失业的困境,而“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最后,他毅然追寻“富爸爸”的脚步,踏入商界,从此登上了致富快车。
穷人和富人有着迥异的金钱观,当穷人还在用时间换钱的时候,富人早已拥有足够的资本收入为自己节省更多的时间。
02
我们要
要怎么尽快地跑出贫穷的困境?
(1)培养更强的求生本领,抵御贫穷的侵袭
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越强的求生本领,越能抵御贫穷的侵袭。
美食作家蔡澜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段话:
我一段时间一定要做好几件事,从来没有只做过一件事。
我做电影的时候开始学书法。这是我母亲教的,人要多一点求生本领,一件事你做到不想做了,就可以做别的。
求生本领越高,你的自信心越强。因为人总是怕又老、又穷、又病,但是你有很多求生本领的话你不怕的。
其实这就像我们在投资中一直谈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职业技能也同样,如果只依赖于一件事,没有抗风险能力,那当行业受到冲击时则没有还手之力。
(2)调整收入结构,让收入的来源更加丰富
首先问问自己:如果你失去了目前的工作,你还有其他收入来源么?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到过现金流的四个象限,也就是普通人的收入来源的四个象限:
E:公司给的薪水;
S:自由职业者自己赚的钱;
B:自己企业赚的钱;
I:投资赚的钱
富人收入中70%都来源于B、I象限,只有30%来源于E、S象限;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收入,仅仅是来自于E象限,此时收入的增长就只能靠时间,而且一旦丢失工作,就有很大的财务危机。
要让自己获得所谓的财务安全,就是安全地把脚放在不同的象限。
前段时间很火的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他们既可能在一家公司做雇员,也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公司,既为公司工作,也为自己工作。
斜杠青年们不仅在收入上比普通的上班族更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职场上拥有更轻松的心态、更多样的选择。
调整自己的收入结构除了让自己增加收入以外,更深的意义或许就是给自己多留条后路,多点选择。
就像今年的世界杯中,冰岛国家队的门将哈尔多松引发了热议,因为他不仅守球出色,居然还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主导了俄罗斯世界杯可口可乐冰岛地区的广告。还有冰岛队的教练,主要职业是牙医,业余时间才来当当教练......
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边发掘其他收入来源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除了创业,投资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几年越来越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也证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增加投资得来的收入,让自己财富增长得更快一些。
没有一个人会发自肺腑地喜欢贫穷的日子。
而只有选择对了正确的忙碌方式,才不枉费我们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正确的金钱观不是没有钱也可以生活,而是承认钱的重要性,并且,想方设法赚更多的钱。
恭喜大家都发财!
关注微信公号有钱实验室(youqianlab),学习赚钱干货,探索赚钱秘密!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