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财妹钱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今年高考,浙江一名学生考上了某知名大学,但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学校却来电说儿子可能无法被录取。
看到这个新闻,也许你会惊讶,为什么老赖的错,要下一辈来承担。但这就是事实,对于老赖,这个社会会采取更狠的手段来对待。
谁都不能否认,一个信用社会正加速到来。
未来几年,国家对失信者的处罚将更加严厉,社会也将对失信者有更严厉的限制,而我们每个人的信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诚信危机到来
无论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信用危机。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以经济增长为绝对优先追求目标。说句难听点的,就是以利益驱动一切事业。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中国GDP一路飞奔,而国民的诚信精神却在流失。
因为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金钱的魔力一直被强化,形成了一种有了钱就无所不能的社会风气。因此,很多人为了钱而走上了欺骗同胞,甚至残害同胞的道路。
无论在个人信用、商品信用、商业信用,还是金融信用上,皆有种种恶劣的表现。
在个人信用方面,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务人员,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老赖到处骗钱骗人的现象。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老赖专门找现金贷公司借钱,借了钱却不还,还大放厥词“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在商品信用方面,可能每个人更是感同身受吧。
一方面是虚假的广告宣传,从魏则西事件到近日的“电器维修小病大修”事件,我们都能看出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却不履行严格核实的责任,也能看到一些自媒体为了广告费而不履行考核的责任。
另一方面,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制假售假手法更是花样百出。比如说,三鹿奶粉、地沟油、毒大米、瘦肉精等等各种问题食品。
这些问题食品不仅仅侵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在商业信用方面,坑蒙拐骗行为更是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法宝”。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还有各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账等问题,以及最近娱乐圈的“阴阳合同”等。
由于整体的商业信用缺乏,使得整个社会都有“无商不奸”的认知。
在金融信用方面,对很多投资人来讲,可以说恨得牙痒痒吧。
近日,所谓“币圈首富”李笑来大谈割韭菜的内部讲话,就是金融领域欺诈成风的典型例子。
再看看最近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的乱象,就知道有多少人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实则干着庞氏骗局的勾当。
除此之外,各种失信行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在职业领域,出现了传销骗局、足球“黑哨”现象;在政治领域,存在政绩工程、升迁工程和贿赂等现象。
在这个社会,各种失信现象的泛滥导致社会风气的毒化,很多人的信仰就是“钱”,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社会莫大的悲哀。
失信现象不仅仅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秩序,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诸多问题,而且一旦这种现象滋长蔓延,必将进一步损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00多亿元。如今再加上金融骗局大行其道,,恐怕这5000亿元也只是冰山一角,看看那些线下理财骗局,涉案金额动不动就几百个亿就知道了。
从经济学上看,如果社会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相应的信用监督机制,守信者收益不明显,而老赖却得到更多的收益同时付出的成本极低,那么就会让更多人放弃守信的原则。
这叫格雷欣法则,俗称劣币驱逐良币。
可以说,构建信用社会,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失信者将寸步难行
其实,从今年以来,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国家的动作了。
今年以来,证监会公布了一批“老赖”名单,严厉打击资本市场的严重失信行为。
就在今天,南京11家法院开了视频直播,兵分8路堵“老赖”。甚至,有一些高校在招生的时候,还会查询家庭信用背景,就像我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个准大学生。
近日,河北衡水各大电影院,在影片播放之前,都要先播放一部“老赖超级大片”。上百名“老赖”大头照等相关信息,清晰地被展示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供所有观影者“观赏”。
河北打响第一枪后,福建、山东的多个城市也相继出手,甚至连入场的屏幕都展示了“老赖”的信息。
更让“老赖”睡不着觉的是,全国多地正联手移动、联通、电信为欠钱不还之人设置专属彩铃,直到还钱为止。
目前,中国“信联”也已经开始运作,信联不仅仅接入了央行对我们每个人的征信记录,15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及消费金融机构也正式宣布接入信联。
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都会共享给信联,这是一场全方位的关于每个人信用数据的大整合,这意味着老赖的信息成了共享信息,老赖开始无法藏身,并要开始付出失信的代价。
国家相关领导人在6月6日的会议上强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尤其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坑蒙拐骗、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坚决整治,让失信者在全社会寸步难行。”
国家在行动,社会也在行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行为都将可记录,建立在大数据行为分析基础上的信用评分,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就像马云打造的“芝麻信用”,降低信用门槛,让每个人都有资格拥有信用、积累信用。
而当一个人失信的时候,将面临买不了火车飞机票、办不了信用卡、用不了支付宝、上不了高速、开不了酒店、儿孙上不了学的局面!
可以说,国家联手社会各个层面,都在构建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大网。一旦有人严重失信,马上天下皆知。
总而言之,失信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表面上只是金钱,实际上会让一个老赖活在一个寸步难行的世界,甚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人。
一个全新的信用时代来了!
信用社会加速到来
信用等于金钱,这人人知道,但只有把信用和个人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看到信用的重要性。
在未来,任何征信应用场景都必然要能覆盖到金融、娱乐、购物、租车、租房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
在大量需要被证明的领域,未来仅仅需要一个信用分值就可以代替抵押物。
随着中国的信用体系加速构建,随着全民信用意识的快速提升。失信之人将受到更多、更狠的打击,很快,他们将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还记得前不久首批严重失信人被限制乘坐火车飞机的新闻吗?
如果你信用不佳,微信、支付宝都不让你用,你就只能停留在现金时代,就算你用钞票支付,但没人愿意为你找零。
如果你的信用不好,无人超市的门都不会给你打开,想买瓶水、买袋方便面,都束手无策!
大家一定要看清楚的是,如今中国整个经济环境都缺钱,银行缺钱、地方政府缺钱、企业缺钱,居民杠杠率更是高达110%,可以说,整个国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各种违约潮正在来临,或许你看到的仅仅是企业的违约潮,很快将会出现个人违约潮,这显然是国家不允许的。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一次讲话里面其实已经在明示大家了,他是这样讲的: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上面这些惩罚措施已经开始了,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且我相信还会有更严厉的惩罚失信措施落地。
少欠钱少负债,不仅是保护自己信用的基础,更是保护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你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信用,正变成你最大的财富,也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现在,明白为什么我一直提醒大家,投资也好生活也好不要负债太高的原因了吧?
经济下行,这是一个事实,而且未来几年可能更差,每个人都存在失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现在开始在加大。
如果有一天你失业了,还不起借的钱的时候,可能你的同事在某个广场也会看到你被“游街示众”的头像。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