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整治办三度发声!“十条举措”打击逃废债!
中金在线 2018-8-15

8月12日,互金整治办、网贷整治办再次联合提出“十条举措”,涉及保护投资人、明确平台股东清偿责任、打击跑路、逃废债行为,针对网贷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经统计,这是互金整治办在十日内的第三度发声,从这三次发声的背后,可以看出监管层的监管思路。就是监管层将继续支持合规平台继续前进,同时对行业里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

互金整治办“十条举措”解读

8月12日,互金整治办、网贷整治办联合召开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及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在会议上提出了十项举措应对网贷风险。

仔细分析这十项举措,可以说直接针对这次雷潮爆发出来的各种问题。

比如,有不少投资人反映,在维权过程中,部分机构反应不积极,案件推进缓慢,导致坐失最宝贵的抢救时间。监管层明确指出,要建立畅通的出借人维权渠道,明确网贷机构股东清偿责任,严厉打击恶性跑路爆雷平台负责人,保证投资人的切身利益。文件涉及条目有:

要畅通出借人投诉维权渠道。网贷机构建立沟通机制,提高经营的透明度。地方政府设立沟通窗口,解释政策、回应诉求。

要压实网贷机构及其股东责任。已退出机构要依据破产法、公司法及有关监管要求制定清盘兑付方案,股东依法负连带责任,有关部门监督执行,切实提高债务清偿率。

要规范网贷机构退出行为。建立报备制度,明确退出程序,规范资产处置和债务清偿,确保出借人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要依法从严从重打击恶意退出的网贷平台。缉捕外逃人员,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另外,在雷潮中,还出现了非常恶劣的逃废债行为,部分借款人本着平台倒掉就可以不用还债的想法,趁火打劫,在维权群体内煽风点火,意图彻底搞垮平台。针对这种逃废债现象,监管部门态度鲜明,表示要毫不手软地打击。

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将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开展失信联合惩戒。

为了保护投资人,就有必要让不能继续运营的平台进行良性清退。因此,后期监管将花大力气在引导问题平台平稳退出,投资人需要及时关注监管对问题平台的政策,这样才可以在后面清退过程中尽量挽回损失。

要多措并举缓释风险。指导网贷机构通过兼并重组、资产变现、与金融机构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手段缓释流动性风险。

同时,监管还认为有必须对投资人进行教育普及工作,网贷行业前期发展较为粗放,没有对投资人进行投资教育,造成大量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不强的投资者进入网贷领域投资。监管层现在意识到,网贷同样需要对投资人进行教育,让投资人正确意识到自己投资行为的风险。涉及条文包括:

要加强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帮助群众准确分辨非法吸储、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投资风险识别能力和审慎意识。

最后,监管层还对后续的合规事项进行了说明,其中明确要求严禁新增网贷机构。根据监管层放出的信号,即将会出台187条备案细则,将把网贷机构分为合规、整改、兼并、清退四大类。也就是说,监管层的态度是在剩下的网贷机构里,留下优秀的平台让其合规,不达标的平台将会清退,同时也不允许新玩家进入这个行业,让网贷行业可以稳定下来。

要开展网贷机构合规检查。引导机构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

要严禁新增网贷机构。各地要禁止新注册网络金融平台或借贷机构,加强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管理。

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支持合规平台

10天内,这已经是互金整治办第三次公开发声,从互金整治办的这三次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监管层针对网贷的监管思路。

第一次是在8月4日通过新华社发声,告诉市场将允许合规机构继续经营,让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次是在8月8日,突击下发文件,让全国平台上报“老赖”名单。这次发声极大程度威慑了全国的“逃废债”行为,很多“老赖”纷纷回来请求补还款,以避免自己的信息上报征信。

第三次就是此次的“十条举措”,更加具体地提出了当前雷潮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强调保护投资人,打击跑路、逃废债等违法犯罪行为,明确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将会成为一个长期的监管机制,震慑效果远远超过第二份文件。

可以说这三次发声,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具体。背后的监管思路也是比较清晰的,就是监管层将继续支持合规平台继续前进,同时对行业里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

目前,整个市场对互金整治办的监管举措是看好的,更加期盼这些举措能够真正落地,能够真正保护投资人,打击违法分子。只有这样,网贷行业才能够再次赢得投资人的信心,为中国金融领域的完善继续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