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小小财技”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提到开销的黑洞,大家会想到什么?
房子、车子、孩子还是女朋友……
我觉得都没说到点上。上面这些项目就算花钱再多,咬咬牙也就过来了——毕竟收入在持续增长。
但有一个巨大的开销黑洞,菜鸡估计大部分朋友还没想到,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多严重:当我们年老退休时,该怎么养老?
这两天有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把这个问题触目惊心地推到我们面前:“以房养老”保险在经过个别城市试点后,将全面推向全国。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老人把自己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可继续居住使用,并每个月从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养老金。等老人过世后,保险机构有权处置房产,将变现的钱先支付保险费,剩下的才给老人的继承人。
这看起来像个轮回:我们辛苦一辈子,挣了套房子;房贷还完不久,靠它来养老,死后又一切皆空。
这模式看着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的时髦理念;但在骨子里,又透着一股无奈和凄凉,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颇有隔膜。
所以难怪,这个以房养老在南京试点两年多,仅有5户投保。
人皆有生老病死,所以,养老话题是每个人都要直面的,越来越沉重的话题。
上个世纪有句流行口号,叫“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渐渐的,这句口号就变了,从“政府帮养老”,到“养老不能靠政府”……
最近,通过各种官媒喉舌,舆论又在开始大力呼吁“生娃”了。今天,二胎概念股火爆,任泽平也在说全面放开生育已不远。
难道,我们又要回到“养儿防老”的老路?
趁着年轻,咱们不如冷静下来思考下对策:如何自食其力应对养老问题?
除了拼命工作,当然还要理财攒钱。那得攒多少才算够?
举个保守的例子,比如你现在30岁,每月生活费5000元,想要退休后依然维持这个消费水平20年,那么现在就要准备好一笔120万元的钱(5000*12*20),然后将这笔钱做复利投资,保证每年收益率要战胜通胀。
这是一笔大钱。年轻人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如果缺乏规划,很容易出现到了退休没钱养老,到时候被迫无奈,可能就真的只能把房子押出去了。
因为看中了攒钱养老这块巨大的商机,最近,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类创新的养老理财产品。
上周,证监会批复了14家基金公司的养老目标基金,据说近期就要开始募资。菜鸡正在关注着,一旦出来就会给财迷们做详细介绍。
支付宝倒是嗅觉敏锐行动快速,对于养老这件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最近已抢先推出了一款养老金保险产品。
传统的养老金这类保险,菜鸡以前觉得比较鸡肋,所以在公号里基本上没怎么说;但这款打着“全民保”、跟人保寿险合作的终身养老险,却有些很有意思的创新,值得来说说。
产品长啥样,大家可以在支付宝首页搜“全民保”就能看到——
其本质就是一款养老年金险,但马云爸爸做了互联网式的创新,说得简单点,就像是养老金保险中的“余额宝”一样。
菜鸡仔细测试了下,发现有这么几个创新的地方,蛮契合年轻人的喜好需求:
1、门槛非常低,金额低至1元起,拿起手机就能快速投保;
传统年金险是一次性缴费或按年缴费,常见的有3年、5年、10年,算下来单笔缴纳的金额较高。每年交个几万块,大部分人都不会考虑。
2、灵活性很强,不仅随时可投、有余钱随时可加,而且需要钱的时候,每个月的分红可以取现;
不但投保上可随时加钱,收益上也可以灵活领取。
年金险的收益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投保时就约定的固定退休金,另一部分则是不确定的分红收益。分红方式灵活,可以做到本月投保,次月分红。
3、投保的价值透明可感知,让投保人有踏实感。
传统保险要等到投保人到了退休年龄后,才可开始领钱,让投保人对保障价值的感知抽象、遥远,没有吸引力。如今全民保随时可以在手机上感知,每月收益看得见摸得着。
4、可设置定投,帮懒人自助攒钱,养成为养老强迫储蓄的习惯。
全民保固定退休金的部分,长期年化约2%;而分红部分并不固定,行情好的时候多分点,差的时候少分点。
这款产品有个好处,是可以像财迷比较熟悉的基金定投一样,设定定投计划,由保险公司帮你投资,算作是一种长期“自我强迫”的储蓄吧。
菜鸡试了一下,比如从现在开始每周存200块,等到退休后,预计差不多每年可以领到3万3。
养老金保险的问题,是投资收益率上不会太高;但是,对于大多不善于投资和规划储蓄的人,这款产品最大的意义,是能帮你为养老做长期准备,减少你的焦虑。
所以,假如你不善投资,不妨尝试多在养老金保险上投些钱;而如果你善于投资,也可以考虑配置一小部分钱,投这种比存款收益更高的储蓄上,为养老多做一份准备。
最后问一句:大家的120万养老钱准备好了吗?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