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渠道消息显示,央行征信中心已从去年年末开始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很可能于5月正式上线。
新旧征信报告有何不同
据了解,升级后对新版征信报告,比老版更精细,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01
还款记录保留拉长到5年
旧版:征信报告的还款记录保持2年,不良信息(例如逾期、呆账等)自中止之日起保留5年;
新版:征信报告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记录详尽的还款及逾期信息,同时增加展示“已销户贷记卡近五年还款记录”。
过去有些人在发生严重违约后,最终采取销户的方式来“洗白”征信报告。而新版征信报告销户后依然保留还款记录,让“黑历史”无所遁形。
02
个人基本信息更加完整
旧版:只收录最近一次业务系统上报的手机号;
新版:收录最近5次业务系统上报的手机号和信息更新日期,个人最近几年的居住地址和更新时间也都记录在册。
一般人认为使用同一个手机号越久的人越靠谱,银行也是同样。
03
新增“还款金额”
旧版:只有还款状态,没有具体金额;
新版:详尽展示还款状态、逾期状态以及还款金额。
金融机构能通过帐额推测用卡行为,那些常年使用高额消费养卡或套现的人将无所遁形。
04
大额分期贷款业务种类更加清晰
旧版:有些以信用卡形式发放的大额分期贷款,比如车贷、车位贷是无法被识别出来的;
新版:会在大额专项分期信息中标明。
这有助于贷款审批机构准确掌握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坏账率。
05
水电煤话费缴费记录全部记录在册
旧版:最多会提示下该用户目前手机费/水电煤是否是欠费状态;
新版:记录最近24个月的缴费状态,即使现在没欠费,但只要过去2年内出现过欠费也会被展示出来。
将征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相关联,能更好地促进个人信用意识,进而促进整体信用社会建设。
06
严格要求更新上报数据时间
旧版: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更新征信数据;
新版:要求各机构在采集时点T+1向征信中心报送数据。
杜绝有人利用反馈“时间差”,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信用卡或贷款,从而产生风险隐患。
07
公共信息明细新增更多个人信息
旧版:多是房贷、银行卡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
新版:除借贷信息之外将其他公共机构的更多信息纳入其中。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
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个人信用状况,从各方面规范个人行为,建立诚信社会。
08
用户可主动上传反欺诈提示
如果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可以主动申请在征信报告上添加“反欺诈警示”,并留有联系电话。信贷机构在审批信贷时会使用这一警示进行判断。
网络小贷暂未接入征信
虽然新版征信报告的变化,一部分基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让个人信息更趋完善,征信维度具备了多元化基础。然而,之前网传的网贷平台将接入央行征信,却并未在新版征信中体现出来。
据了解,目前监管正在酝酿统一的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重点如下:
注册资本金5亿元,杠杆倍数3-5倍;借款人为企业的,单笔投放上限为100万元;不允许线下放款;争取两年内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虽然近日又有信息称注册资本需10亿元,但无论如何,距离网贷接入央行征信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新版征信发生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变化,但对于互金行业却并没有太大影响。
并且由于征信是各机构删选客源、减少风险的重要手段,即使民间征信机构想要做到资源共享,短时间内也难以实现。
风控和贷后管理依旧是互金命门
因此,在目前平台间信息壁垒尚未打破、国家征信尚未开通、监管办法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互金行业降低逾期、控制风险的主要办法依旧是做好风控和贷后管理。
然而事实并不乐观。
截止2019年3月底,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并公开披露运营数据的90家平台中,金额逾期率超过10%的平台达到了12家。
其中有8家平台的金额逾期率已经超过了50%。
4月9日,两部两高联合印发的四个关于办理扫黑除恶案件的意见中,将“通过信息网络或者通讯工具进行催收”定性为“软暴力”,且“暴力催收”被定性为黑恶势力 ,催收行业举步维艰。
不仅如此,正常情况下网贷平台逾期也不会上征信,因此征信报告对网贷恶意欠款人并没有约束作用。
如今的恶意欠款人可以说肆无忌惮,逾期率的不断飙高,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如何让恶意欠款人的行为上央行征信,为其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呢?目前的可行办法,就是通过法律程序让其被录入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云法通开发了债务逾期在线司法处置平台(OJD),通过合规前置,帮助平台实时存证,一旦逾期直接对接法院,最快可在45天内将恶意欠款人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新版征信中,除了借贷信息,强制执行等公共信息的记录也将会显示在个人信息中,“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范围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威慑力也将进一步加强。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