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在牛市如何建仓,以及回撤对投资心态的影响

最近股市的表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上蹿下跳。

虽说牛市来了,但很多新手却不知道该如何建仓,我就推荐两种随时可以建仓的策略给大家吧。

基本前提仍然是用闲钱投资,这是第一要义。必须要想好准备投入多少钱,包括一次性建仓的资金、后续的增量资金怎么投入等等。

01 两种策略

一种是永久组合,也就是现金(货币基金)、黄金(黄金ETF)、债券(国债或者国债为主的基金)、股票型基金各1/4。

附图是我其中一个实验组合的收益情况和评分,建仓4个月,最大浮亏比例5%,最大回撤只有1%,目前的收益率是7.36%,其中股票型基金可以换成主动基金。

实话实说,收益率方面肯定比不上直接购买股票型基金,但是波动是真的小。

对于很多保守的投资者而言,诉求不是赚得多、而是波动和回撤小,这个组合就很合适了。

另一种是股债平衡,这也是最简单的资产配置组合,通过设置股债的比例,即可调整风险偏好。

我自己最新的实验组合中,最新选择的是如图三个标的:两个主动型股票基金、一个债券型基金,其中股60%、债40%,偏激进,建仓一个月,目前收益11%。

组合里只有股和债,股的波动性大、收益率高,因此如果想提高收益,那就提高股的比例,相对应的就要接受巨大的波动。

如果想要降低波动,那就降低股的比例、提高债的比例,比如股20%、债80%,这样的话,波动极小,牛市能赚到一波,即使回调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支付宝或者天天基金里正好有对应的组合,名字叫做兴全低波动小确幸,股票类20%、债券类80%,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看。

02 一种心态

股票投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波动,波动会对人的心态产生巨大影响。

我最近开始持有港股的新股,就频繁遭遇这种心态的折磨:“曾经拥有”,也就是波动中的“回撤”。

以我的港股账户为例,因为有几个新股没卖,在前几天行情非常好的时候,账户总额达到了81万港币,相比起我的50万本金,人民币的总收益则接近了25万,已经快达到我的年度目标了。

而打新是打新、持股是持股,我竟然一度忘了二者的区别,把账户持股的浮盈也当作了自己的收益。

最近行情每况愈下,账户总额变成了79万,收益变成了不到23万,我的心态开始有些不好……

所谓“不怕天长地久,就怕曾经拥有”,我开始反思。

一个10万的账户,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从浮亏1万到浮盈1万,和从浮盈2万到没有盈亏。明明都是2万的波动,但是心情可谓截然不同。

波动是上下无序的,向上是盈利、向下是回撤,向上时欢欣鼓舞,向下时满心伤悲,最怕的就是上去之后又突然下来。

其实我的A股账户,在最高点时也曾浮盈20多万,现在回撤了不少,但我的心态就平稳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在乎。

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

大概有两个,首先A股是长期投资账户,我对于自己的持股有着清晰的持有时间、收益目标,而港股的新股则完全不同;

然后是过度关注,也正因为持股逻辑不够清晰,所以总会去看港股的走势,心情跟着股价的波动而起伏,A股则好得多。

03 如何应对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也有两个方向:

第一就是在买入之前、三思而行,提前设定好投资策略、交易规则和预期收益;

功夫在诗外,而对于投资,功夫都在买入前。

策略方面,如果对于回撤无法接受,那就选择回撤小的策略,比如前文提到过的永久组合和股债平衡。

合理的预期收益也有帮助,这次的几个新股,我想着能赚个五六万就不错了,结果赚了十几万,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对应到A股的投资,既不要追求过高的收益率,比如一个月翻倍,也不能在牛市满足于10%的收益,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不设定收益率目标,严格按照规则进行再平衡。

最后就是交易规则,像我的五年之约,有明确的卖出标准,没达到就不管,达到了就果断分批卖出。

对应到港股打新,其实也一样,我后期会重点制定一下规则,包括暗盘及当天的卖出节奏、持有后的卖出规则等等,严格按照规则行事。

前文提到的两种策略,都有再平衡的要求,比如一个季度后,重新把股债的比例恢复到最初的标准,被动的实现低买高卖。

第二,很简单,就是少看。

账户看多了真的毫无益处,肯定会消耗太多的精力,却不一定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得不偿失。

我自由职业后,时间充裕成了硬伤,没事老爱看,反而是上班时,看得很少。所以在开市的时候,我都要给自己找事情做,强行减少看盘时间。

也包括要少看一些群里关于股票类的信息,什么这个涨停啦、那个大跌啦,越看越烦躁……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理财]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