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财经资料和金融攻略,欢迎微信搜索关注“康波财经”公众号(微信号:youqianlab)
商务部近日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
面对着数字货币的全面落地试点,大家都在想问一个问题,数字货币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数字货币会全面取代纸币吗?
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以前,一提起起数字货币,大家总会联想起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炒币”圈。普通人总是对其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但是,由于“比特币”缺乏基本的支付功能,其最多是一种供炒作的投资品种,而真正的货币本质上是各种物质和资源的交换媒介,“比特币”没有这项功能,所以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根据监管部门权威人士解释,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现金定位是M0,即各种金融机构体系外流通的纸钞和硬币的替代者。目前,尽管有电子支付,但M0体量仍然非常庞大。根据人民银行最新统计,9月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
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所起的作用和流通的纸币是一样的。
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有哪些异同?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它们的效力不同。
具体来说,机构或个人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但拒绝用户使用现金或数字货币付款就是违法的。
另外,法定货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银行卡支付的背后是商业银行信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则是互联网企业信用,这三者属于不同的层次。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而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
数字货币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一、防止通货膨胀:通过数字货币发行,国家不但可以了解货币发行的总值,还能精确定位钱的去向。
二、杜绝假币:数字货币最有可能让假币制造者和贩卖者失去机会。
三、有利于廉政的管控: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动轨迹都是有迹可循的。
四、隐藏资产不还的“老赖”们将“赖”无可赖:数字货币的运转路径的可追踪性让那些隐匿资产欠债不还的老赖无法耍赖。因为只要有法院的判决,就可以轻松的找到你的财产并直接执行。
五、大额资金的流通将不再受限:像现在到银行大额取款,需要提前预约的现象将不会再发生了。
六、导致许多岗位消失:数字货币的流通还能导致许多收银岗位的消失。因为,数字货币自身将具备支付功能。
七、对企业或个人的税收影响很大:所有的收入都可以查询,所以逃税的可能性不大了,只能合理避税。
八、对我们现在依赖的微信、支付宝平台威胁也很大,因为具备支付功能的数字货币无需再依赖第三方平台。
数字货币会完全取代现金吗?
数字货币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限制。另外,由于用户习惯不同,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这种支付方式。比如一些年纪大的人可能就不接受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完全取代纸质货币,它会作为老百姓日常消费时支付手段的一种补充。迈向“无现金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真正实现。
2020年不仅是央行数字货币试行的元年,同时线上信贷服务也成为用户首选。
康波财经联合百度指数发布的《2020年国民消费信贷情绪指数报告》指出:当春节遇到疫情,很多人短期资金需求加大,会考虑到使用信用卡或信贷来缓解现金流。
通过疫情期间用户借钱渠道的调研发现,在线下借款渠道中,50.46%的用户在有资金需求时会通过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网借钱,以46岁以上用户群体为主。此外,还有29.54%的用户通过金融机构的线下贷款服务借款。相比之下,26-35岁之间的群体更偏向于线上借款,有45.54%的人选择了信用卡等银行信贷产品,有58.77%的人使用过有钱花、借呗、微粒贷等金融科技信贷平台,占比最大。而通过其他渠道借款等只有5.54%。由此可见,特殊时期,线上“无接触”消费信贷便捷性凸显,成为用户最依赖的借款渠道。
下载《2020年国民消费信贷情绪指数报告》完整版,请关注【康波财经】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报告】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