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度投资理财报告

大家好,这里是金融理财师蔡婉仪的个人公众号,一碗修行的菜。今年我将开多一个投资专栏,和大家沟通更多的理财方式。

第一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过去的这2020年的投资总结。

年初的时候,我接到一个诉求,A先生希望我协助他打理一笔资产,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这笔资金希望能保持至少25%的流动性,也就是能随时取出来的活期资产要高于25%,以满足日常生意周转。

2、想打破家庭以往多以银行理财产品、国债为主的投资方式,提高资金的总体收益率。

3、希望能做到不亏损,并且全盘资金的最终年化收益率,能超越同时间一年期理财产——大概是4.25%。

我接下了这个任务。

通过风险测试,A先生的风险属性是保守型。同时,A先生一家六口均具有完善的风险保障额度,且日常生活的紧急备用金、生活费用都有保障。

也就是说,【人生三笔钱】中的短期开销、人生保障的资金已经到位,这笔钱,是可以完全投入增值保值的投资。

根据我个人的能力以及以往经验,最终,我们一起确定了一个目标——希望未来12个月,这笔资金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8%,理想的二级目标是10%。

一、投资了什么

我从2020年2月1日开始,跟踪管理这笔资金。

针对流动性需求,我们选择通过现金、货币基金加持。

现金意味着是放在银行卡中备用的,基本上不存在利息。货币基金则是一种流动性高、风险低、同时具备一定收益的投资产品。

大家耳熟能详的【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

但是货币基金的提取有限制,一天只能快速取出1万元,多的则需要T+1天。

针对低风险收益性的保驾护航,我选择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集合管理产品巩固。

2020年上半年,各大银行、券商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起投数额还是相对客观的,同时资管产品的种类也比较多。

这也让上半年的低风险产品,有更多的选择。

然而到了下半年,随着资管新规实行的期限越来越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肉眼可见的降低,产品数量也随之减少,同时打破了刚性兑付,即失去了保本保息的功能,更多的仅仅是保证了流动性。

针对收益性的创造,则主要是通过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来实现。基金采取定投的方式,相对保守,按周频率,从小数额开始定投起的。

而后,在国内疫情防控开始见效的3月,增加了股票的投资。同时,在长期储蓄险的利率不断下跌之时,我与A先生商量后,也开启部分的长期投资,提前锁住利率。

至此,基本的资产配置完成。

由于这一盘资金的投资,周期涵盖了天、周、月、季度、半年、一年期,于是每周都会定时监测、沟通,以确保资产的流动性及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如上图上表所示,最终12个月走下来,在2021年1月31日的清算中,全盘资产一直保持着大于25%的周流动性,最终全盘资产收益率也达到了17%,这比我们制定的目标高出了9个点,比二级目标高出了7个点。

取得这样的成绩,大部分还要得益于今年特殊的行情,我们是赶上了好时机。

但是这一年的实际操盘与风险控制,让我领悟到了非常多,在这里,也想分享给大家。

二、注意些什么

关于货币基金这个投资标的,希望当代每个人都能了解到,它兼具高流动、有收益、低风险的特点。

但是这些年,货币基金的利率也在缓慢下行,如今万份收益率能达到3%以上的,凤毛麟角,也是属于【且投且珍惜】的投资标的。

而关于理财产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当下不会再存在【保本保息】情况,持有理财产品的朋友们需要培养自负盈亏的心理。

从2021年资管新规开始施行后,当下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下降了许多,包括2020年年底支付宝京东平台上大面积下架存款产品,都可以看出国家在一步步收紧这一类投资标的。

如果金我们能看到的收益相对高的理财产品(一年期年化收益率超过3.85%),一般都是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

这些银行或是规模不大,或是新成立,因此需要借高收益来大力吸收存款。

但是2020年,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包商银行宣布破产,也为老百姓敲响警钟:不是冠以“银行”二字,就是最安全的投资场所。

所以理财产品的投资,在往后的日子,会越显鸡肋,2021年我也在相对应做出调整。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会努力确保固收资产在配置中的一席之地。

如果不是固收资产的保驾护航,2020年3月,黑天鹅事件的发酵影响下,凭借权益类资产投资,是无法实现正向收益的。

但是因为合理配置,3月份,我们还能盈利1176.8元,战胜全国90%以上的投资者,可想而知,85%以上的人不具备这样的意识。

公募基金部份,相信今年大家都不陌生了。尤其是90后大军的加入,和行情一起推波助澜,每个人都取得很不错的收益。

但是我采取的是相对平稳的操盘状态,通过选择多行业板块,允许资金此起彼伏的轮动,在大方向把控住总体的正向收益。

同时严格把控收益率。

除了个别的风口基金,每天持续关注,允许持有收益率超过50%再赎回,大部分基金我实行相对保守的“见好就收”策略,守住“不能亏损”的底线。

股票的增加,则是一种新尝试。

然而操盘一年下来,最主要的感悟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

基金经理,比我们优秀太多。如果不是家中有矿,追求亲自操作的快感,建议大家不要轻易进入。

在全盘资金中,封闭式基金取得了最高的收益率,便是非常好的证明。

储蓄理财险的增加,则是计划外,却又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当下,随着低风险资产的整顿,当下能真正保证收益率和本金的投资产品,就只有纯碎的储蓄理财险,把收益率写进合同,保障终身。

所以在年中,分别增加配置了年金险和终身增额寿险。年金险锁住了保底3%的万能账户利率,今年年底的时候,万能账户的结算利率达到5.6%,也让我非常意外。

终身增额寿险,则是锁住了3.6%的复利。

这部分的配置,未来能替代保本部分的资产配置。很多人只当理财险是一种养老、资产继承的工具,但在我这里,它的灵活性同样具备了资产配置的作用。

很多人不喜欢理财险,觉得它们必须长期持有,利率也不见得很高,远不及自己投资基金来的好。

但是,基金的本质是风险投资,是无法确保每一年都是盈利的。今年我们仅仅只是了解它的收益性,明年,或许有机会能一起了解它的风险性。

所以未雨绸缪,锁住长期利率,在整个资产的配置中,显得无比重要。

又回到投资的修行界,越清醒、越能跳出当下的人,便能更好地看见先机。未来,储蓄理财险,一定会是现代家庭必不可少地投资标的,并且占比越来越高。

小结

对于一年期的投资,要保证全部收益率是正向的,并不容易,因为,它还不允许存在“被套住”的状况。在一年期结束后,我必须全额退场,被套住了,也得割肉。

合理管控综合资产,所以最终能取得17%的收益率,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金融投资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高收益、高流动、低风险三者不能同时得到,如何在这三者中间取得平衡,并达到最高收益,是每一个投资人毕生的追求。

股神巴菲特的战绩是,保持资产年化收益率在20%之上。很多人感到不可置信,说我今年的基金投资收益都超过30%的,那不是比巴菲特还厉害了……

投机和热钱能堆砌出一场黄粱大梦,让个体在某一年拥有超额收益。但是这样的情况不会、也不能永续。

时间,一直都是投资中重要的因素。

对于普通家庭、普通个体,我们要更加注重资产配置,不局限于某一类资产,也万万不可有赌徒心态,真正做到投资标的的多样化均衡,这是一个更加科学、也更重要的投资行为。

希望2021年,牛年牛市,每个人都能从科学的资产配置中,学到让资金真正保值增值的本领!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发现更多 [理财] 相关文章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