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催收”偷走的隐私
融360 2018-3-20
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层出不穷,在缓解了借款人一时之需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不少乱象。如被“发裸照”、“呼死你”、“泼油漆”、“围追堵截”各种暴力催收手段逼迫的借款人不计其数,这种影响甚至波及到借款人的亲朋好友。被“催收”偷走的隐私:吉林一女士贷款逾期莫名被几十位朋友“催款”零抵押、零担保,只需填上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就能借到几千元现金。这类P2P小额现金贷款平台,由于门槛低、放款快,吸引了大量用户。但是,借款人一旦没有及时还款,就可能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我们先来看看付女士的遭遇。2016年11月23日,吉林通化的付...

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层出不穷,在缓解了借款人一时之需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不少乱象。如被“发裸照”、“呼死你”、“泼油漆”、“围追堵截”各种暴力催收手段逼迫的借款人不计其数,这种影响甚至波及到借款人的亲朋好友。

被“催收”偷走的隐私:吉林一女士贷款逾期 莫名被几十位朋友“催款”

零抵押、零担保,只需填上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就能借到几千元现金。这类P2P小额现金贷款平台,由于门槛低、放款快,吸引了大量用户。但是,借款人一旦没有及时还款,就可能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我们先来看看付女士的遭遇。

2016年11月23日,吉林通化的付女士一天之内,接到几十位朋友来电。他们都说,自己接到了一个某网络贷款公司的电话,让他们转告她早点还钱。

这一切,要从3个月前说起。由于父亲生病,家里缺现金,付女士上网搜索“无抵押小额贷款”,发现了这家公司,它号称持有效证件、实名手机号,零担保零抵押,月利率低至1%。

付女士在填写了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和两个紧急联系人后,不到20分钟,她就收到了贷款公司的电话。

付女士说:那人就问我是不是付文玲的亲戚,我说不认得这人。他就说好,你审核通过了。之后,我发现自己能贷4000块钱,我就选了6个月分期。

付女士申请了4000元的分期贷款,约定6个月还清,每个月还款776元。在按期还了三个月之后,付女士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急需用钱。突来的变故,让她在11月21日第一次逾期了。仅仅过了两天,她通讯录上所有的朋友都接到了催款电话或短信。她很生气,拨打客服电话投诉,公司却理直气壮。

付女士:我没授权访问通讯录,也只填写了俩联系人,你们咋拿到我通讯录的?

客服:不是我拿到的,投资人给的!

盗取个人信息 轰炸你的通讯录

自己并没有授权访问,通讯录是怎么外泄出去的呢?付女士上网搜索,发现网上有大量的同类遭遇。这种盗取并骚扰所有联系人催款的行为,被起了专门的称呼——轰炸通讯录。

在注册环节暗藏玄机:想要成功借款,必须要填入一个服务密码才能通过验证。那个服务密码是什么意思?

客服:

就是验证你的身份是否属实,没有任何风险。

然而,只要有手机和服务密码,就可以在手机营业厅网页上轻易查到过往几个月的通话记录。

催收人:你欠钱不还,你违约了。

网友:对了,我是欠你不还,但我没说不还。你们对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弄得我工作……

催款人:你听我讲,我打电话,你接了没有?你要接了电话,承诺我,至于吗?你是恶意。

网友:我恶意了吗?你们是不是非法盗用我个人通讯录,个人信息隐私,是吧?

催款人:我跟你讲,你个人信息将暴露在网上,不要讲这么多,我跟你讲,你还有更多流程可以享受的,再见!

借出钱却收不回来形成坏账,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行当——互联网催收。除了用“轰炸通讯录”的方式让身边的人催你还款,还有一种“垃圾信息轰炸机”也是十分畅销,催款人用来攻击逾期者,一次可攻击五个号码。几分钟的功夫,一台手机最多收到153条短信,几乎因信息拥堵而死机。仅花了50块钱,就购买了软件的30天使用权,卖家称300元能买到永久使用权。

催收公司:穿着工作服上门催收

除了购买工具进行催收,还有专门的催收软件和职业的催收人员。只要在手机的软件商店,下载一个催收软件,输入个人身份证,通过审核,就可以开始接单了。

互联网“催收”催生个人隐私交易

也正是催收行当的火爆,给个人隐私的泄露埋下了隐患。如何找到借债人,是催收业务的关键。催收人员表示,在这一行只要有了人脉,什么都能做到。

工作人员:

我们不定期会组织一种本省的,本市的,甚至全国的聚会,全国各地催收方在一起,比如你有相关的技术定位,基站,真正达到资源共享。做基站的这些它来回跑,但你通过这些催收方之间,比如你有当地人脉,他没有,你有这个基站,你用它这个,他用你这个,互相合作呗。

卖家透露,买快递、送餐和打车软件的地址,比户籍更好用,能够立刻提供。

专家:谨慎贷款 提高风险意识

随着P2P行业朝着小额、分散的方向快速发展,许多公司都在推行消费金融或者小额现金贷的业务。今年8月,我国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专家提醒,用户一定要谨慎贷款,不要将自己推向隐私和债务的双重深渊。

如此重的债务,如此微薄的收入,为什么还会选择这样去负债?都是迫不得已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的是什么?

1、盲目的消费攀比,低下的理财能力,是罪魁祸首!

IPHONE是必须拿在手上的,包包必须是名牌的,送玫瑰必须要99朵,3000多的手表还觉得戴不出门,名牌衣服,名牌鞋..........生活在一片艳羡的目光里,忘记了自己家中的父母,微薄的薪水.......

借一千,到账800,7天还清;借500,到账350,7天还清.........一位朋友借1000,到账800,借了10次,你究竟在借谁的钱?短短70天,你借人家800元/次,周转了10次,还了人家2000元利息,你还在借,你在借自己的钱,给人还利息,这种账都算不出来,你的小学数学就是体育老师教的,也不至于这样吧。

2、不愿面对现实,活在虚幻里!

活在社会二、三十年,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没有概念,总觉得明天就会发大财,满脑子想的就是发财后,我要买什么车,买什么楼,做什么炫富的事,从来不想我有什么?发财的为什么是我?穿的光鲜亮丽能发财吗?拿钱买来的尊敬能发展事业吗?这都是情商为零的表现,因为从来不面对真实,所以行事就总是飘渺,我们的社会都应该为此反思,我们的媒体究竟一天到晚在给孩子们灌输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勤劳俭朴,量入为出的思想都去哪了,我们是真的已经富到这个程度了吗?

3、我们总骂高利贷心狠手黑,问题是你不去借,他又如何赚到你的钱?

“互联网+金融“催生现金贷,现金贷演变为高利贷,这都是不是一朝一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着广博的市场,总有人明知是高利贷,还要去借,高利贷也是生意人,生意人的本质就是追求最高利润,是谁养活了高利贷,如果高利贷开一个亏一个,还会有谁去做高利贷,其实恰恰是借高利贷的人,养活了高利贷,国家现在监管了,立法也立了,未来明知是高利贷,你还要去借,将来被人追债的时候,不要喊冤!

重债之下,我们无法安置青春,既然已经犯下错误,就勇敢面对,重头再来吧!

1、放下你所有的攀比,把生活成本迅速降下来,省钱抠钱,慢慢还债!

2、面对现实,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多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月收入,不要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了!

欠了高利贷的钱,好好算算帐吧,多给的,去要回来,本金还是要还给人家,起码内心落个清静踏实,此生不要再碰网贷和高利贷。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