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虚拟信用卡吗?真实情况是这个样子的!
金投网 2019-6-28
听说过虚拟信用卡吗?最早大力发行虚拟信用卡的是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得益于交通银行强大而快速的审核机制,据说90%以上的申请人做到了秒批妙用。

听说过虚拟信用卡吗?最早大力发行虚拟信用卡的是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得益于交通银行强大而快速的审核机制,据说90%以上的申请人做到了秒批妙用。

交通银行勾勒了一个美好场景,出门逛街没带钱怎么办,找超市摆摊的交行业务员申请一张信用卡,三分钟录资料,两分钟批卡,一分钟激活,放心大胆的进去买买买吧,付款还能打折哦!

后来是农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等也推出了虚拟信用卡,不过是基于实体信用卡而开通的,实际意义不大,类似于无卡支付或手机支付。

近来,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开始做虚拟信用卡,还有不少平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如百度、京东、阿里、美团等等。

在各家科技公司看来,这是一个低获客成本、搭建自身场景、增加用户粘性、利润又很高的的信贷产品,未来市场巨大且发展前景非常好。

为什么这些科技公司要发行虚拟信用卡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限制,在中国,央行规定只有银行才能发行信用卡,科技公司顶多是和银行合作发行一个联名卡,收益归银行,优惠由科技公司来出。

虚拟信用卡的发展

首先是银行为了争抢用户,应对支付宝和微信在无卡支付市场的进攻,推出了基于实体卡的虚拟信用卡。

在2017年的时候,马上消费金融推出了“安逸花”。

2018年360金融的无卡支付,小赢钱包与上海银行合作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小赢卡”等,都是各家公司在虚拟信用卡方面的尝试。

大多数金融公司都集中在做一些贷款、现金贷类信贷产品。业内有名的就是百度的有钱花,京东的白条金条,支付宝的花呗借呗,苏宁的任性付任性贷等。

后来很多p2p网贷公司风起云涌,引来了监管。

2017年底监管在当时出台的现金贷监管细则中,要求现金贷产品要有支付场景。最主要的意图就是控制用户的资金流向。

因此,不管是主动亦或被动,各家金融公司都开始将眼光放到信用卡产品上。

大家都知道百度、美团、苏宁、支付宝等科技公司最强大的地方,就是依靠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导流获客,双方合作开发“虚拟信用卡”是双赢。

信用卡的盈利方面很多,用户粘性也非常强,虽然央行严格限制非银行系参与到信用卡业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利益,多如牛毛的公司和遍地开花的银行总归是有一些会想出办法避开监管的办法的。

各位看官,你有虚拟信用卡吗?额度怎样呢?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选择城市
关闭
当前定位城市
全国
热门城市
  • 北京
  • 成都
  • 长沙
  • 重庆
  • 福州
  • 广州
  • 合肥
  • 杭州
  • 哈尔滨
  • 南京
  • 青岛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厦门
  • 天津
  • 无锡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全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