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接触的人足够多,你会慢慢发现“不要想着怎么省钱,要想着怎么赚钱”,这是一句误人子弟的话。
有不少家庭明明收入很不错,但因为花钱没有节制,赚的钱再多,也只是短暂地在银行账户里呆了一下。
而有些家庭,收入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但是通过科学的理财规划,也能逐步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比如下面这个L女士,她就是典型的收入不错、但存不下钱的月光族;
有了孩子以后,这种窘迫就更明显了!
“原本以为我们收入还可以,还妄想努力挤一挤、以后能送孩子出国留学。可是一看最近几个月入不敷出,才知道发现这样下去根本实现不了!”
无奈之下,L女士找到我们,想让我们帮忙梳理一下家庭财务,好好规划给孩子的教育金。
1 所有家庭理财的第一步:
梳理家庭财务,平衡收支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L女士家庭的情况:
她(28岁)是编辑,年收入差不多7万;先生(29岁)在一家公司做设计师,年收入差不多是18万。加上每个月的公积金和公司节假日的现金福利之后,两人每年到手差不多是25万元。
此前小两口有一笔小积蓄,但是为了迎接孩子的到来,他们买了一辆十几万的代步车,不仅花光了积蓄,父母还赞助了8万。
现在宝宝1岁了。
房子的首付是双方父母出的,两口子自己还房贷。
算一下夫妻俩的支出,我也找到了攒不下钱的原因:
房贷一年6万;
旅游经费2万;
服装、美容5万;
饮食8万
……
再加上其他一些零散的花销,原本一年还能攒下两万多;
现在有了孩子,一分不剩,甚至经常要用花呗、信用卡来透支下个月的收入。
以夫妻俩现在的收支状况,别说送孩子出国留学了,就连将来自己的养老,甚至生活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可能都应付不了。
在收支失衡的情况下,企图实现大额理财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在分析了她家的具体收支情况之后,她的目标还是可以达成的。
她家花销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L女士喜欢买买买,尤其是爱买衣服和化妆品;另一个是夫妻俩很喜欢外出就餐。
我建议她压缩这两块的支出——通过记账和延迟满足来减少购物支出;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自己在家做饭为主,每个月出去吃一两次“大餐”即可,如此也可以获得生活的满足感,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科学理财。
一开始,两夫妻还有点不适应、觉得难以坚持,但当一个月过后,看到终于不用透支信用卡、卡里甚至剩了几千块时,他们终于有信心和决心继续执行下去了!
目前L女士的执行效果很好,如果保持下去,年支出将控制在16万以内。
除了节流之外,我发现她家还能再增加6万元左右的家庭年收入:
L女士的工作性质是多劳多得,通过额外赚取撰稿费等形式,增加收入;
她的先生也开始在工作之余接一些活,年收入至少能增加5万元,甚至能超出预期。
其实就算是工资收入固定的家庭,也有其他渠道可以增加收入,比如有很多全职太太系统学习保险知识后,也能兼职理财师来增加收入。
最后,为了防止某个家庭成员生大病,瞬间耗光家庭积蓄的情况,我为L女士一家配齐了高性价比的保险,每年总计大概1万元。
如此下来,L女士家庭的年收入31万元、年支出17万元,年结余大概有14万元!
不仅达到了收支平衡,而且还有不少结余。
解决L女士家庭财务困境的关键就是开源、节流,配置保障。开源、节流来增加财富,配置保障来守护家庭财富。
2 根据目标与实际情况
制订教育金储蓄计划
为L女士家庭重新梳理财务状况后,我们已经重构出一个健康、有保障体系的家庭财务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根据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制定教育金储蓄计划了。
两夫妻对孩子的教育初步规划是:17年后到新加坡本科,再到英国读研。
根据目前该国的教育费用、公布的每年通胀率、学费通胀率,可以计算出,在17年后,L女士一家需要有198.6万元,才可以达成目标。
听起来非常困难是不是?
其实不然。
目前L女士家的月结余平均能达到1.1万元,只要她每个月拿出5000元来投资(一年6万),以平均7.5%的年利率来复利滚存,那么17年后就有208万了!
这是我们根据L夫妇的实际情况而给出的建议,因为他们投资风险类型是平衡型,先前没有任何投资理财经验,后面更没有过多精力去学习、打理投资事宜,因此我们推荐他们用最适合小白的基金定投方式,让钱自己躺在账户里生钱,波动和收益率都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如此一来,只要长期坚持执行这个计划,17年后孩子就能如期出国留学了。
不仅如此,L夫妇现在每月还拿出6千元左右用于投资(一年7.2万),开始两口子自己的养老金储蓄,如无意外,年收益率7.5%,30年后,他们的账户上将会拥有800万元养老金!
通过好好规划之后,原本月光的L女士家,现在也能兼顾孩子的教育金目标和自己养老储备了。
L女士非常感慨:“年轻时根本不懂得理财,总觉得赚了钱就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殊不知背后要面临多大的风险!现在一切都能在自己的掌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从来没有如此安心过!”
3 我也想送孩子留学,这很难吗?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送孩子留学很难吗?说实话,不容易,但找到正确的方法之后,其实也是努努力就能够到的。
可惜,我发现身边很多父母,要不就完全忽略了教育金储备这件事,要不是就是用错了方法,比如:
误区一:觉得自己没多少钱,怎么样也比不上富人家,干脆就不准备教育金储蓄了。
他们觉得:我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反正总会念完大学的。
你知道吗?我算过一笔账:
只要你在孩子出生后,每个月存4200元,以8%的年化收益率复利滚存,那么等到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就会有225.6万元!可以在澳洲留学了。
即使每个月只存2500,那么等到孩子18岁时,也会有134.2万元!足以在新加坡留学四年。
每个月存2500元,我相信还是有不少家庭挤一挤还是可以做到的。
就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本来只能随便在国内读个本科的孩子,现在可以去国外留学了。
不要小瞧每个月存的那一点点钱,坚持下去,最终可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巨大的影响。
不管你每个月能为孩子存下多少教育金,总比你什么都不准备要强。
误区二:只会存钱,不会投资理财
咱们中国人真的很爱存钱,但会理财的不多。
真的太亏了!
你以为有钱人的钱都是自己赚回来的吗?
不,很大一部分都是理财的收益。
不会理财,相当于每一天都在浪费钱。
越早开始理财,让钱为你生钱,你的教育金储备压力就会越小。
误区三:买了教育金险
其实教育金险是解决不了教育金问题的。
目前国内的教育金险,都是以分红险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还。
但只要你仔细计算就会发现,它实际的年化收益率非常低,低到大概和支付宝的余额宝差不多!
连通货膨胀都抵抗不了,更别指望它保值升值了。
误区四:忽视保障
很多人理财时都不重视先买好人身保险。
父母一旦倒下了,孩子还谈何教育?
没把多年来辛苦存的一点教育金全拿去治病就不错了。
说实话,这些坑,绝大多数父母都踩过
点击展开全文